首页 > 初中 > 初三 > 读后感 > 初三读后感:《彷徨》读有感1200字作文

初三读后感:《彷徨》读有感1200字作文

   来源:作文咖    阅读: 2.6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中国何人领呐喊,文坛从此感彷徨。

初三读后感:《彷徨》读有感1200字

——斯诺

在微风的拂动下,书页缓缓翻动,一个鲜明的人物跃入眼帘——祥林嫂。她没有沉浸在丧夫的痛苦中,为了生存她来到鲁镇,开启了一段崭新的生活。30来岁的她能干、对工资要求也不高,很快得到了鲁四老爷一家的重用。后来她又再次嫁人,过上了相对稳定的生活。可命运弄人,她的丈夫与儿子相继死去。她被婆家无情地赶了出去,为了生活,她再次回到鲁镇。出于情面,鲁四爷一家又收留了她,却不再重用他。在人们的污言碎语中,她用尽自己一生的积蓄,为寺庙捐了条门槛,只是想减轻自己犯下的罪过。多年以后的一个祝福之夜,她死在了漫天飞雪中,无人问津。

闭上书页,我沉思着,回想着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她的死说明了封建社会里劳动妇女,受到封建政权、族权、夫权、神权的联合绞杀,反映了封建制度的罪恶。青蛙在池塘边歌唱着,仿佛在为身在这和平的年代而窃喜。一轮圆月高挂在天空上,俯视着人间,或许它见证过历史的变革。不知怎的,我突然想深入了解当时的社会、当时的鲁迅。想到鲁迅,也无非是其极具特点的直立的头发、一字须、严肃不苟言笑的脸,让人心生敬畏,但也只是了解这些了。

打开浏览器,抛开那些人尽皆知、熟记于心的信息,了解到此书出版于辛亥革命期间,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让他有过一段时间的迷茫,《彷徨》的出现正体现出当时的社会黑暗及其对新社会的探索。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正是鲁迅一生的写照。他年轻时去到日本留学,想成为医生,救治国人,可在日本的求学经历让他意识到,中国问题不是人们身体上的疾病,而是思想上的麻木,所以他毅然决然的弃医从文,想改变人们腐朽的思想。他的一篇篇文章,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对其的讽刺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他也曾参与新文化运动,呼吁人们改变封建思想。他著有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在文学上有很大造诣。辛亥革命的失败让鲁迅先生极为失望,他也曾迷茫过,可他不曾停下探索的步伐,创造了中国文化上的一次又一次的辉煌。

看着满天的星辰,再看着杂乱无章的桌子和满是红叉叉的作业本。我突然发现我不应该这样堕落下去了。我要坚持!于是,我开始奋斗,不再思绪飘散,不再怨天忧人。我要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上。拿起笔,挥洒汗水。此时此刻的我,有坚定的信念,纵使要历经千难万险也终将站于峰顶。我不会害怕挫折,即使明天迎接我的刀山火海,我仍会向前!因为我坚信,汗水是成功的润滑剂!我是火烧不尽的野草,再猛烈的火焰也不会让我惧怕!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我将会变得更加坚韧。所谓的光辉岁月,并不是以后闪耀的日子,而是无人问津时,对梦想的偏执。

鲁迅坚定不移的精神,让我不再迷茫,是指引我前进的方向。

说明文
写人
叙事
写景
状物
想象
读后感
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