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体裁 > 动物 >  > 读《弃猫当我谈起父亲时》有感(精选4篇)作文

读《弃猫当我谈起父亲时》有感(精选4篇)作文

   来源:作文咖    阅读: 1.0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篇一:读《弃猫当我谈起父亲时》有感

读《弃猫当我谈起父亲时》有感(精选4篇)作文

到哪天我们终将会老去,会忘了爱,忘了真实的意义,希望在那时我们能想起树上春树,想起《弃猫》。

这是一篇较短的叙述文,语言流畅明了,内容却值得深思考,这一直是树上春树先生的作风。

反转的童年

“某个夏日的午后,父亲和我一同去海边遗弃一只猫,父亲踩着自行车,我坐在后面,抱着装猫的箱子。”

美好又梦幻的夏日,树上先生却把陪伴自己的朋友——猫埋在了沙子里。沁入心底的海水以及碧空万里白云徜徉其中的天空,本该属于快乐的时光,肆意泼洒着怜悯与无奈。但当树上先生到家“哗啦”一声拉开玄关柜后刚刚埋没于沙子中的猫“喵”地叫着,更离谱的是树上先生他们是骑自行车回来的。

还有一件离谱的事。千秋先生(树上春树的父亲)可以将猫不犹豫地埋在沙子里后头也不回地离开,但又可以每天早上对着装有菩萨像的玻璃盒子里为死在战场的友军和敌对的中国人诵经。

树上先生一家子都是僧人,住在远离尘嚣浮华的闹市的安阳寺里。本可以安稳地度过余生,可“不幸”偏偏缠绕着他们。

但日本迎来经济萧条,又陷入二战的泥潭当中。正如树上先生所说,“父亲和每个普通人一样,肩负着那个不幸至极的时代微不足道的一角。”严厉中透露幽默的千秋先生也被拉去当了士兵。

沉重的真实

“有些事会随着时间被忘记,有些事则会被时间重新提起。”树上先生在描写历史方面难免会有沉重的笔伐,而抗日战争对于我们总有点刺痛感。

“一名中国士兵知道自己要被处死,依然没有乱了阵脚,也没有惊慌失措,只是一动不动地闭着眼,安静地坐在那里。不久这名士兵就被斩首了……”看到这句话我和树上先生一样,情绪波动很大。甚至在他的心中烙下了鲜明的伤痕。

“无论其内容让人多么不愉快、多么不想面对,人还是不得不接受它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假若不是这样,历史的意义又在哪里呢?”这种释然真的是一个战争中的人能够表现出来的吗?但看过树上先生之前的几部作品就明白树上先生虽生于战争时期却敢去面对战争带来的阴影,并去以客观的角度评价战争。这是树上先生作为写作之人的职责,是他能成为世界级作家的原因。

含蓄表达的爱

虽说如此,在悲伤沉重的主旋律里也有轻松的调调——对于千秋先生。

通读全书后我感觉树上先生对于自己父亲的描写还是比较正面的。举斩杀中国士兵为例:“印象中的父亲告诉我,这类处刑大多用军刀执行,而那次用的是军刀。”

树上先生十三十四岁那叫个皮,并且对上学十分反感,桌上的课本积的灰一吹便下起了灰色的雪。那时他们父子俩见到都离不开两三句拌嘴,千秋先生更是每次都离不开“好好学习”这四个字。但后来也并没有什么催促了,因为树上先生爱听音乐,爱看小说,爱户外活动,但对学习一窍不通。而他并没有反对树上先生的做法,只是在支持中不忘唠叨几句。

作为俳句诗人的千秋先生写的俳句诗也是树上先生作为小说家出道的一个重大因素。“一茶忌,悲伤俳句细品读。”深深地打动了树上先生也深深地打动了我。

虽然他和他父亲的关系不好,甚至可以用糟糕形容。但字字句句里能感觉到树上先生对于自己父亲的爱。这种“爱”也抵消了沉重的情绪。

树上先生的爱和真实贯穿了他的作品,爱和真实便结合成了树上春树。

篇二:读《弃猫当我谈起父亲时》有感

封璟画

或许是太久没有见到战火硝烟了,有时会忍不住遗忘,将有着狰狞伤疤的历史原貌就此封尘。

村上春树借回忆父亲的成长经历及生活片段,写出《弃猫》,揭开了战争给人们留下的的伤,给予我们直视疮疤的勇气。

父亲生长于战争年代,混乱而贫困的社会。“父亲和每个普通人一样,肩负着那个不幸至极的时代微不足道的一角。”村上君说。父亲出生在安养寺,爷爷是住持。他热爱着俳句(日本的一种古典短句),或许他原本会成为一个安静吟咏俳句的僧人。然而当他还是大学生时,被先后三次要求从军参战:太平洋战争,侵华战争。他手上染了血,这无疑撕裂了他的灵魂,使他成为了既是僧人又是士兵的两个矛盾的对立面。村上君从小便看见父亲每日早晨都在一个精致的小菩萨像面前闭着眼,长时间专注地念诵佛经。父亲说他是为了战争中死去的人,他的战友,还有当时敌对的中国人。

村上君回忆起父亲是沉重的,以至于一直想不到一个合适的方式来写。不过,他忽然想起了那个夏日,他与父亲骑着单车去海边遗弃了一只怀孕的母狸花猫。回忆就自然而然顺畅地写了出来。其实这就是父亲啊!那个孩提时,家中为了少一张吃饭的嘴,把他送去给别人家当养子的父亲。但这种遗弃的举动,给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抹不去的伤痕。最终父亲还是被接回来了。所以当他们回家时,看见母猫已自己抢先一步回到家中,出来迎接他们时,父亲先是惊讶,后来转为叹服,最后松了口气——把猫留下了。他在黑暗的年代,被战争所伤,但他的灵魂中,还是有一块净土,藏着温柔。

这矛盾感于我而言是熟悉的,这源自我的爷爷。

我从小就与爷爷亲近不起来。我们之间的感情是建立在他所注重的礼节上,而又止步于这些枷锁的。每次去爷爷家,他都站在门口满心期待着我的问候,等着我把家中长辈逐个问候。这样,我才真正成为了他的好孙女。然后他会慈爱地请我坐下,让我看电视,给我吃桃酥。吃饭时也不用我动手,把一道道菜夹进我碗里。这样,他便成为自己心目中的好爷爷。然而这种待客的疏离,令我在他的怀抱中都会生出一种别扭的抗拒。有时也不免惶恐:他所爱的究竟是我,还是那声刻意的问候。后来,我才明白矛盾从何而来。奶奶与我说,爷爷是大陆遗孤,他的父亲是国民党军官。小时候,常开开心心地与四岁的弟弟在院子里一块玩儿,妈妈对他也很温柔。家里有很多佣人、勤务兵围着照顾家人,平时上学也有人背着他,帮他拎书包。九岁那年,新中国解放了。爷爷的父亲带着身怀六甲的母亲及四岁的弟弟逃去台湾,没来得及告别,把他托付给一个素未谋面的姨娘,独留在大陆。他从此换了姓名,换了身份,也换了一种生活。他怨恨父母,怨恨那场战争。但他看惯了国民党的腐败与内部的分崩离析,所以可以理解国民党失去民心后的失败。而共产党对无产阶级一视同仁的态度,给了他很公平的待遇,让他靠自己的拼搏有了立足之地,取得了自己的成就。他爱共产党,并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党员。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心中同样对家人——国民党有着无法割舍的情感。当他还是孩子时就失去了至亲的陪伴,让他给自己戴上了面具,不愿去麻烦任何人,总是温和客气的——而这般,也让谁都无法真正与他亲近。他处于两个党派之间,矛盾地感受着战争留给他的,无法抹去的痛楚与伤痕。

就如村上君在父亲临终前的那场谈话,他理解了父亲,而我也明白了爷爷内心的矛盾,对自己之前的抗拒产生了愧疚。我想要努力填满这份亲情。中秋那天,我坐在他身旁,笑笑说:“爷爷,我想听你说说,你以前的故事。”

战争早已过去了。但是那些被战争所伤的人,会在永远的伤痕中拥有另一种刻骨的情愫,由言语行为,代代铭记。

村上君说,父亲的经历与行为也给了他伤痛,但他认为这是他的义务。“历史不是过去的东西。它存在于意识内部,或者潜意识的内部,流成有温度、有生命的血液,不由分说地被搬运到下一代人那里”。而最后,爷爷说他带着这辈子都没解开的心结,看望了已在重症监护室的母亲。他想问当年为什么,只留下了自己?床上的母亲带着氧气面罩,已不能言语,爷爷看着她,没有开口,万语千言化泪涌出。在爷爷的诉说中,我回溯到了那个年代的黑色与苦难。

无论历史留下了功勋或是伤痕,这都是有意义的、真实存在过的。直视它原本的面貌,将它刻在骨子里一代一代地铭记下去,这是我们的责任。或许也只有这样,才对得起那些在战争中受过伤,背负了黑暗时代的一角的人啊。也只有这样,能唤醒人性中的纯真与仁爱,不再做出曾经鲁莽且野蛮的过错。

村上君也同样厌恶着战争,但也毫不回避它的真实。他在新书《刺杀骑士团长》中批判了日本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过错,揭露了残暴的罪行和真实的数据。

历史原本的面貌,或许不会原原本本地印在教科书或放在影视剧里。我们应一层一层地剥茧抽丝,还原最真实的过去,让历史的黑暗与辉宏赋予我们坚毅的、敢于面对的勇气。

篇三:读《弃猫当我谈起父亲时》有感

高旭怡

“每个人都弃不掉的过往,是你人生的根本所在……”这是《弃猫》所要讲的主题。

本书写的是对父亲的回忆录,其中作者对父亲记忆最深的是某天他与父亲去海边抛弃一只猫,弃猫时父亲的矛盾心情、状态,与父亲前半生的经历有着分不开的联系。弃猫这一动作,使父亲回忆起自己儿时差点成为别人的义经历。这一经历使得父亲越来越隐藏自己,并不再愿意将心里话说出口。这一心理就造成了中年父亲与儿子产生隔阂,渐渐疏离。

有一首曾风靡音乐榜的歌——《微微》。“微微就是秋天里每片落叶,微微就是彩虹里每滴雨点。微微它很渺小,却从不疲倦,微微就是我们……“或许正如这首歌一般,我们不过是无数滴落向宽阔大地的雨滴中默默无名的一滴。是确实存在的,却也是可以被替代的一滴。但这一滴雨滴中,有它独一无二的痕迹。一滴雨水有它自己的历史,有将这历史传承下去的权利以及责任。这是我们不应忘怀。即使这无名者被轻而易举的吞没,失去了个体的轮廓,被某个整体吞并或取代,从而逐渐消失于这茫茫世界中。哦不,应该说,正因为它会被某个整体吞并或取代,从而我们更应该铭记。

作者村上春木承认了个体的渺小,也肯定了个体的独一无二,也更体现了个体对于整体的重要性。我的妈妈很朴素,是个家庭主妇,不参与工作。或许在人群中,她是微不足道的。在生活中,我的妈妈很唠叨,那张嘴似一张开就合不拢的匣子,但我们知道她那不停口的唠叨是对我们的关怀,对我们的爱。在我们心中她是举世无双的,是我们家庭中缺一不可的人。我们是个个体,而我们的家庭相当于是个整体,不论富贫贵贱,人海茫茫,能有他这个亲人是有多么幸福。作者写这本书,不仅表达了对父亲的怀念,也告诉了我们这些生动的故事,这个深刻的含义。

篇四:读《弃猫当我谈起父亲时》有感

朱战宇

如同春光在寒冬之后乍现,如同树荫在阳光下摇曳,如同霜叶在秋日悠悠落下,村上先生的文字在纸页间蔓延,温柔但也意味深长。

父亲骑着自行车载着少年,海滩上留下弯曲的车辙,他们将箱子放下——他们来这里遗弃一只猫。猫却先他们一步到家,为什么?他们家一直有猫,可为什么当时非要将那只猫扔掉?少年村上为什么没有反对?现如今,他依然难以解惑。

少年的父亲每日早晨都会诵经,为死在战场上的每个人,为友军,也为当时敌对的中国人。他曾因家道贫困,被送往寺庙,后难以适应回到家中,这是不愿被拾起的经历——“他身上确实散发着那样的气息。”

看到本应被丢在海边的猫早早回家,他神情中的惊讶转为叹服,接着松了口气。

“大概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些难忘的沉重回忆,我们无法用言语向人完整地诉说它的真实样貌,这是就这样无法言尽,就这样活下去,渐渐走向死亡。”不论是抛弃回忆,还是重拾回忆,唯有自己是最了解它们的,每一段记忆无法成录,如同风无法捕捉、流水不为谁停留,埋藏在心,像酿陈年美酒一般,是涩是甜,封尘坛底,是否要挖出早已不重要,只需知晓这些事自己曾经历过,当中所值得学来使自己继续前行已经融入身体,不与他人诉说,倒也毋附世俗。

父亲是当过兵的,村上先生对他的履历很好奇,也很抵触——父亲可能是攻陷南京的部队的一员——仔细整理下来,发现不是,心中石头卸去。父亲足迹踏过的地方,是一段相当令人吃惊的行军距离,一趟异常艰难的苦行。

父亲在战时吟咏徘句,寻找安慰,战后依然如此,如同寄托,背后隐约飘动着危机四伏的混乱气氛。

父亲对中国士兵怀揣着深深的敬意,那些压在他心中的沉重往事,部分地由村上先生继承了下来。“所谓心与心的连接就是这样,所谓的历史也就是如此。其本质就在‘承接’这一行为——或者说仪式之中。无论此内容让人多么不愉快、多么不想面对,人还是不得不接受他为自己的一部分。假如不是这样,历史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恐怕我们每个人都只能呼吸着不同时代的空气,背负着时代本身的重量活下去,也只能在时代的洪流中默默成长吧。没有好坏之分,而是顺其自然。”

村上先生的父亲经历了日本战乱的整段时间,其带给他的有什么暂且不论,遗弃或是拾起这些值得思考,为着承接之历史,存在过的有存在的意义,“正是这一件件小事无穷地积累,才让我这个人长成如今的模样。”

“结果可以轻而易举地吞噬起因,让起因失去原本的力量。”只有经历其中的人才能感受过程的强大,放弃过程还是拾起过程,在结果面前好像也并不是很重要,唯有一点,行在路上,切莫忘记出发的目的,不要让结果模糊了初心。

熊猫
蝴蝶和蛹
小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