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体裁 > 自然 >  >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推荐10篇)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推荐10篇)

   来源:作文咖    阅读: 3.0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篇一: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推荐10篇)

感恩生命,珍惜生活

——记正月初一扫墓活动

新年的第一天,也许很多地方,很多人都是高高兴兴地出门拜年。可在我们这里却不同,这一天,我们要去给已故的祖先们扫墓。

这看似很平常一件事,但实则大有学问呢!这一天,我们要起得特别早,要抢在上午扫墓上坟。出发前我们要准备好蜡烛、肉、香、鞭炮、银元、酒、筷子等祭祀用品,一切准备就绪,爸爸便驱车带着我们一家老小前往墓地。公路上的汽车寥寥无几,且大多行驶于墓地的方向。我们虽来得不算迟,但早已有人开始扫墓、祭拜,鞭炮声此起彼落……

我们先来到奶奶的墓前,爷爷先把肉、饭、酒、筷子、蜡烛摆放好,这时大伯点燃了鞭炮,“噼里啪啦…。”,我刚开始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便问妈妈“为啥要放鞭炮?”妈妈说“鞭炮是用来叫醒奶奶告诉她过年了,我们来给她拜年,让她多吃点东西,跟我们一样开开心心的。”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鞭炮放完大家都来到墓前,点燃香每人3根不能多也不能少。这又是为什么呢?没等我问,爷爷告诉我:原因有三,第一根是敬天保佑来年风调雨顺,第二根是敬地希望来年大丰收、第三根是敬去世祖先感谢祖先留下的基业。如果不懂的人少一根都是大不敬。我拿到香后,妈妈说:“按照我的动作做好。”只见妈妈双手拿着香在奶奶墓前鞠三个躬,嘴巴里面低估着,像是让奶奶保佑我们之类的话。然后妈妈把香插在奶奶墓前,并将酒洒在墓前。我按照妈妈的样子照做一遍,家族的人也便依次烧香、祈福。我实在不能理解,这样真的能保佑我们一家吗?

我想起了奶奶生前对我们的好,她是多么希望我们一家人过上好日子啊!她对我的好,仍历历在目,有什么好吃的,她第一个就想到我……雨天替我送伞,热天给我扇风……她曾无数次的鼓励我要认真学习……奶奶温暖的手,温和的声音,慈祥的面容……至今还一直在我的脑海温存。今天扫墓,让我回想到很多的往事……(加上这个小节,回忆奶奶的好,你才能与下文悟出扫墓的意义相衔接。必不可少哦!)

我突然明白,祭祖是为了感谢祖先们赐予我们生命,领悟生命的意义,从而更加懂得感恩和珍惜生活中一切。

新年第一天,和家人一起扫墓,意义非凡。

篇二: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家乡的年夜饭

张肖曼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照我们家乡的老规矩,过年从腊月中旬就开始了呢!在我们老家,喜庆的气氛可以从除夕一直延续到元宵节。最让我们小孩子期待的那便是大年三十那顿热热闹闹、有滋有味的年夜饭啦!

年夜饭的准备,往往都是从大清早就开始了。一大早,奶奶就赶去菜场进行大采购。“鲫鱼,新鲜的鲫鱼,透骨新鲜。”“快来买年糕,好做烤菜年糕嘞!”“看看咸蟹,看看这红膏……”市场里吆喝声此起彼伏,热闹极了。

在我们家乡,春节是要吃饺子的。这是我印象最深刻也是我最喜欢的项目。这春节的饺子还有不少讲究呢。听奶奶说:“守岁时包,辞岁时吃。辞旧迎新,是开年交好运的好意头。”今年的春节,多年没回家的叔叔也回家了,家人团聚,更是热闹非凡。

这一次,奶奶在饺子里包了花生,“花生”寓意着好事发生。弟弟偷偷跑到奶奶身边,悄悄问:“奶奶,能不能开个后面,告诉我哪个里边包了花生?”奶奶神秘地摇了摇头说:“可不许耍赖。”

第一锅刚煮熟,我们几个小孩儿就立刻端坐桌前,小心翼翼捧着碗开始吃,一小口一小口的咬,生怕错过裹在里面的花生碎儿,可一碗见底,谁都没吃到。机灵的堂弟小眼睛骨碌一转,发现新煮好的这盘饺子里,有几个大肚子的水饺,也有三两个花边不同的。发现新大陆的他急着手舞足蹈,招呼我们过去。我们仨仔细端详着,果然,只听”咯吱,咯吱……几声,我们都吃到花生饺子了,我们高兴得手舞足蹈,不停地向大人们炫耀着。

天色渐渐暗下来,年夜饭逐渐端上了桌。香喷喷的油爆虾、清新爽口的小黄瓜,无不使人垂诞欲滴。摆在中间的是一道“剁椒鱼头”,奶奶放了十足的辣椒,这道菜可大有来头,据说准吃到的越多,谁的脸会越红,那这一年一定会红红火火。弟弟拿起筷子夹了一大块口,刚放嘴巴就辣得直吐舌头,大叫:“红红火火不适合我,我只能尝试着蒸蒸日上。姐,快给我拿来蒸馒头……”在一阵阵欢笑声中,大人们聊着这一年的大小事,还不时互相敬酒。小孩则免不了斗嘴,奔跑打闹。

在这幸福里,我若有所思,是家乡的这份习俗牵动着我的心,让家人们在这特殊的日子里团圆。家乡春节的一切都令我回味无穷。

篇三: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老成都的回忆》

成都的旧年俗件件都是老成都的回忆。每年过春节的前一两天,我们家就会提前进入过年的那股紧张、欢喜、红红火火的氛围。

为什么说紧张呢?每年过节前一两天,我都会拿出我最心爱的毛笔写春联,我妈妈向来追求完美,春联自然也是每年都要折腾好久。

贴春联可有好多讲究,横批若是从右往左写,上联就贴右边,反之上联贴左边。对联单贴可不行,要一边一幅,一般上联最后一个字发拼音里的三声、四声,而下联最后一个字发拼音里的一声和二声。到了大年三十,大家就会开开心心聚在一起吃年夜饭。成都人都爱吃,吃年夜饭也讲究,我们家就是一个例子:香肠、腊肉、鸡、鸭、鱼、牛、八宝饭,有时还会有梅菜扣肉和粉蒸肉。光听这些菜名,我的口水就要从嘴里流出来了,更何况年夜饭真的出现的时候呢。

正月初七这天,我们家就会去游草堂祭杜甫,这天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曰”大家都会去杜甫草堂祭拜大诗人杜甫,这习俗起源于唐代,据说是诗人高适写下了一首诗名为《人曰寄灶二拾遗》,后赠于杜甫,诗曰:“人曰提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于是每年“人曰”便成为我们老成都人游览草堂,缅怀诗圣杜甫的特定日子了。

到了正月十六,别人早就过完了元宵过完了年,可老成都人就不,他们耍性大,人家过完年,他们还要再过一天年。而这一天就要老城墙上走百病,厚着脸皮再过一天新年。

倒回去再说正月初一成都人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和家人一起穿新衣去武侯祠,游喜神方,“喜神方”即是喜神所在的方位。依“五行学说”,南方丙丁属火,代表四时里最热的夏天,也有“鸿运兴旺”的寓意,因此,成都人认为城南即是喜神的方位。加上城南的武侯祠里供奉着蜀地老百姓崇拜的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等三国英雄人物,这里就真成了“喜神方”了。

这些习俗,老早就有了,一直流传到现在,于是才说:“成都的旧年俗,件件都是老成都的回忆。”

篇四: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端午包粽子

张嘉倪

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我今天选择一个经典的习俗来写——端午包粽子!

一说到粽子,每个人肯定都不陌生,今年的端午节,我打算自己学包粽子,妈妈也特别支持我的想法。

一大早,我跟着妈妈一起来到了超市采购所需食材。有许多东西需要买,有赤小豆、糯米、白砂糖、红豆、绿豆、蜜枣、艾叶等。

回到家,我们放下大包小包的食材,洗洗手,我挽起袖子,准备开工。

妈妈告诉我,这粽子有很多种口味,问我要包哪种。嗯,我仔细想了又想,最终决定,还是一如既往的蜜枣味吧。

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把艾叶卷成一个类似圆锥的形状,往里边加入白砂糖、赤小豆、蜜枣、还有最重要的糯米。然后用几条绳子封好口,一般我们家里还会准备很多种颜色的线以便对不同的口味进行区分。这样,一个个小粽子就做好了。

转眼间来到了最简单的一步——那就是上锅煮了,我帮妈妈把一个个包好的粽子放进沸水里煮十五分钟,终于能休息了。

经过漫长的等待,粽子终于出锅了!煮好的粽子,满屋飘香,剥开粽叶,里面红棕色的粽肉在灯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散发着浓郁的糯米香。我不禁抓起一个粽子,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味道简直棒极了,我和妈妈都很开心。

包粽子非常有意思,大家也可以去尝试一下!

篇五: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妈妈的味道

每到正月十五时,我们都会赏花灯、猜灯谜、看烟花……但最让我念念不忘的,还是妈妈做的那一碗香喷喷的汤圆。汤圆又名沉浮子,它可是我的最爱。

厨房里,妈妈正在准备包汤圆。我趴在妈妈旁边“欣赏”着。只见妈妈把芝麻放进了磨盘里,我这就搞不懂了:“妈妈,为什么不放进粉碎机里呢?”妈妈笑了笑,说:“傻孩子,用手工碾磨出来的芝麻粉更香阿。”这又是为什么呢?可妈妈也答不上来。妈妈将磨好的芝麻粉和少许的芝麻和猪油搅拌均匀,搓成了一个个圆滚滚的小球,放进了冰箱。

妈妈将糯米粉用滚烫的开水和成一个大面团,面团不住地冒着热气。妈妈顾不上烫,将面团摘成一个个小剂子,每个小剂子只有大拇指般大小,很是可爱。妈妈将小剂子揉圆,然后又将它压扁,迅速舀一小勺芝麻馅,小心翼翼地把芝麻馅用面团起来……说也奇怪,那么小的面团,要包那么一勺的芝麻馅,忽然不会破。我好奇万分。妈妈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用开水和粉,粉揉透,绝不会破皮的。

最后一步就是等汤圆们在锅中泡好“温泉”啦。我站着一旁,看着汤圆在锅中时沉时浮,我想这应该就是它有一个别名叫作“沉浮子”的原因吧。汤圆在锅中转来转去,活像一群又白又胖的小孩子在温泉中嬉戏玩耍。

不一会儿,它们就浮上水来对“观众鞠躬谢幕”。妈妈连忙招呼我拿碗,盛出来吃。我连忙盛起一碗汤圆,一股朴实的芝麻香味扑鼻而来。我顾不上烫,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嗯,皮薄薄的,QQ弹弹,入口即化。里边的芝麻馅破皮而出,溢满了口腔,甜甜的,好吃极了!甜而不腻的芝麻香在舌尖上打转,不一会儿便蔓延到了舌根,这真是一种美妙的享受!我一边张着嘴巴呼气,一边直夸美味。妈妈微笑着看着我眼神中满是温暖:孩子,慢点别烫着别噎着……说着帮我盛了一碗放在一边凉……

妈妈亲手做的汤圆,有特别的味道,我想那种味道就叫家的味道。

篇六: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荠菜味的鸡蛋》

以前,我老听家人念叨:“今天三月三,一定要吃荠菜煮鸡蛋。”一开始我十分疑惑:为什么偏偏这一天要吃这道普通的菜品呢?后来我才知道这是我们家乡的风俗。

在农历三月三前,准备好一些荠菜洗干净,然后和菜根一起下锅。鸡蛋可以先放在凉水里浸泡两三分钟后在下锅,以防蛋壳破裂。鸡蛋刚放入锅时用大火煮,然后转中火煮七八分钟停火。一分钟后捞出鸡蛋敲碎,(但不要敲烂)放回锅,开火慢煮,等闻到荠菜香,汤汁变色时捞出荠菜,向锅内撒上少许盐关火。鸡蛋放在汤里浸泡上一天时间,一道三月三美食——荠菜煮蛋就做好了。鸡蛋泡得明如翡翠,荠菜的香气加上鸡蛋的美味,吃出了春天的味道,可谓是色味双美。荠菜煮鸡蛋不仅色味双美,还有舒筋活络的功效。

据我所知,吃荠菜可以降低毛细血管的渗透性,有抑制毛细血管性出血的作用。而它和鸡蛋结合更是大有功效:可以凉血止血、补虚健脾、清热利水,还可以预防脑膜炎呢!

三月三的荠菜煮鸡蛋确实是一道既好吃又健康的美食,我相信大家也很喜欢吃。但是我们又有几个人知晓为什么一定要在三月三那天吃呢?难道是为了纪念某个伟大的人,又或者这背后有个感人的故事呢?很少有人知晓它的的来源吧。

中华民族上上下下五千年传下的习俗,现如今一些习俗却渐渐被人们忘却,作为新时代的后人,我们应该把这些习俗传承下去,再让我们的下一代继续传承下去。

春天的雨是连绵的、柔和的,它滋润着大地,抚摸着大地,小声地呼唤着大地,在人们不知不觉的时候,他们竟悄悄地汇成了小河,积成了深潭。啊,原来是春雨给潭水带来绿色的生命。

篇七: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阎芊池

相传,古代的劳动人民因为在外做工,没有时间回家。到了春节,在外辛苦了很久的人赶回家中,与家人红红火火欢聚一堂。这个时候,亲人当然以丰富的食物招待,后来,准备一桌好吃好喝的,和许久未见面的亲人团聚,成了春节必不可少的习俗之一,我们称为团年饭。

团年饭又称为年夜饭,是和亲人团聚的一顿饭,是热热闹闹的一顿饭。

这不,春节到了,家家户户都和久别的亲人吃团年饭了。我们家也不例外,家里来了很多人,有远在永川的哥哥姐姐,也有近在老家的姨爹姨妈,更有从重庆远到而来的弟弟。我十分激动,一会儿和哥哥姐姐玩,一会儿找姨爹姨妈聊天。妈妈连忙把准备好的花生端出来,供客人享用,她则在厨房忙碌起来。

看着一碗碗即将端出去的菜,我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要做这些菜啊?”妈妈笑着说:“鱼代表年年有余,花菜代表发财,蒜拌生菜代表会算生财。”我恍然大悟:“原来团年饭大有寓意,把亲人的期盼都拌在里面了,难怪这么香!”

我激动地端着一碗碗菜走向餐桌,笑着吆喝:“祝大家年年有余(鱼)、生官发财(花菜)、会算(蒜)生财(菜)!”客人们也笑着,相互庆祝着,“祝大家新年快乐!”“同乐!同乐!”他们干杯的干杯,添酒的添酒,连小孩也拿着饮料庆祝。

入座后,大家擦擦口水,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欢笑声依然不减,哥哥一本正经地夹起一块鸡肉,“金鸡叫福,困难全无!”顿时所有人哄堂大笑,纷纷说:“也祝福你!”吃着亲人们的期盼,大家越来越开心。我学着哥哥的样子,也兴中冲地夹起一块蜡肠:“长长久久,美美满满!”大家都拍手大笑:“好!”

按我们家的规矩,团年饭不仅是一顿晚饭,后面的娱乐活动也必不可少,只是各吃各的,比较散乱罢了。大人们在一起打麻将,谁输了就罚喝一杯酒;小孩儿在一起“组图开黑”,享受着久违的游戏时光;就连猫猫狗狗、小鸟乌龟都聚在一起,仿佛聊天似的,叽叽喳喳嚷个不停。

天色欲发晚了,宵夜摆上来了。大家一排排坐好,津津有味地看起了春节联欢晚会。大家挑好喜欢的零食,有时嚼两口,有时哈哈大笑,有时太忘我,把零食都喷了出来……

热热闹闹的团年饭结束了,很快大家又要上班、上学了。

篇八: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端午粽子

“石溪久佳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每每提起端午,谁不是先想到那香气扑鼻的粽子来呢?

当这美味的粽子入口后,不禁会想,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呢?原来在我国战国时期,有一位非常受人爱戴的诗人和政治家——屈原自沉于汩罗江,百姓非常哀痛,纷纷涌到江边去凭吊,后来当心凭吊的饭团被鱼虾所食,就想出用树叶包裹饭团并外缠彩丝,慢慢地发展成了现在的粽子。

包粽子的工序也不简单。首先要把采来的棕榈树叶子一条条撕开来,然后一段一段结成绳子备用,再将包粽子的粽叶提早一天洗净并泡在水中使其变软。第二天将糯米洗净过滤掉多余的水,之后按家里人口味拌上酱油盐等备用。再就准备粽子馅:有芋头的、有肉的、还有板栗的、豆沙的……这些备好后,拿出泡好的粽叶,两片粽叶打底,加上一勺糯米,放上自己喜欢的馅,面上再铺一层糯米,之后用另外一张粽叶盖上,最后用棕榈树叶做的绳子将整个粽子一圈一圈把它绑好,这样一个粽子就做好了。

粽子全部做好后就把他们放进锅里加上水先用大火煮,等水开了之后,那棕叶的香味,棕榈树叶的香味,还有糯米的香味,混合起来,慢慢的从锅盖缝隙里钻了出来,闻着这些香味,我实在忍不住,总是一会儿就去闻闻,一会儿就过去提起锅盖看看,并不断的问外婆:“熟了没,熟了没?”外婆笑着对我说:“等一会儿”。可没过多久我又跑去问外婆,外婆笑眯眯的说:“再等一会。”我就一直这样子等着、盼着,总觉得时间过的很慢。

终于,外婆掀开锅盖,对我说:“快来快来,新鲜粽子出炉啦!”煮好的粽子散发出了更迷人的味道,这味道如同磁石般吸引着我,拆开一个粽子咬上一口一股清香顿时间溢满了我的口腔、沁入我的心脾……五月初五这天开始是为了纪念屈原,经过千百年后的发展今天成为了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篇九: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端午节吃粽子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叫“五月节”。

过端午节时,人们要吃粽子,赛龙舟。

那么要怎么制作粽子呢?分三部。1。要准备好宽胖的粽叶,把头部剪掉,再用水泡,确保粽叶不会太脆。

2。再准备豆子、红枣和糯米,取两片粽叶,尾巴和尾巴相叠,翻过来折成锥形。3。之后放入糯米、红枣或豆子,把它们压紧实。然后把粽叶盖过去,把四周包住,最后扎线即可。

做好以上准备,将包好的粽子放入锅,煮个大约六小时。打开锅,一阵白白的滚烫的烟喷出,香味沁人心脾。

咬上一口,香甜软糯的感觉浑然一体,让你百吃不厌。棕色的粽子看上去好吃极了,黏黏地让你忍不住再吃一个。

传说端午节的由来是这样的: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便有了端午节赛龙舟一习俗。

而且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因屈原投江那天是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就自然而然地有了这个节日——端午节。

我们中国有许多许多习俗,端午节就是其中之一。尽管端午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渊远流长,但还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一般的色彩。

篇十: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吃饺子,过新年

我家过年也和北方人一样吃饺子,而且是自己做的饺子。

爸爸开始做水饺了,只见他从冰箱里拿出饺子皮和馅,然后倒了一碗水。我有一点奇怪。问:“爸爸你倒水干什么呢?”爸爸说:“放了一夜的饺子皮太干了,加了水的话会非常的粘,可以把水饺包好。下锅时也不容易开口。”我听了恍然大悟。

“我也要包。”我回头一看只见我的弟弟站在了后面。老爸一口答应:“没问题。”于是我也说了一声:“我也来。”于是我们戴上手套。向面粉和饺子开战。

我拿起了饺子皮。发现饺子皮十分的软。用筷子夹了一些馅发在了饺子皮的中心位置。然后又用手贴一些水涂在了饺子皮的边上。对折着将饺子皮一捏,一个饺子就做好了……我和弟弟两个人差不多包了二十多个了,但是还不满足。

爸爸把饺子放下锅。不一会儿饺子浮上来了。爸爸给我们一人一大碗。等第二锅没有上来,我弟弟的饺子已经完了。爸爸在一旁乐呵呵地看着我,眼中满是微笑。

爸爸平时很忙,只有过年的时候能抽出时间来陪我,但我依然觉得幸福。过年的饺子特别好吃,它让我感受到家的温馨。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雷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