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专区 > 素材 > [高考征文小学组]知音(贤能)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莫与谈(点评)1500字作文

[高考征文小学组]知音(贤能)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莫与谈(点评)1500字作文

   来源:作文咖    阅读: 2.54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寥寥短文,却让我对正人君子形象的鲍叔暗生敬佩,然短文虽提及"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但也正是基于此,我们不难理解齐桓公对管仲的憎恨,也由此看出齐桓公不用管仲的始末缘由。
  (【优】从人之常情出发,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提及鲍叔,犹记他对桓公说:"要想成其霸业,非用管仲不可"。纵观历史,由此可以看出鲍叔是要让齐桓公重用仇人。可谓齐桓公对鲍叔非常之信任,听从鲍叔建议重用管仲,其佳话不仅说明桓公对鲍叔的信赖,更说明他对于贤能之人的重视,并不拘泥于其是否为仇人。而鲍叔甘居其下,可我们并不能用"心机"二字来对鲍叔加以评价,恰恰相反,鲍叔认为管仲的才能比他高,所以他才可以让齐桓公的仇人来辅佐齐桓公,无不体现鲍叔海纳百川的胸襟,其胸怀更是对后世影响颇深,亦为齐桓公成就霸业埋下了伏笔。时至今日,后人依然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我认为应当是管仲之功。
  (【优】本段集中体现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从历史事件出发,对事件中的人物及其言行进行分析,进而得出自己的结论,有理有据,说服力强。
  【劣】开头部分提出自己的观点应当简洁有力,不宜在大篇幅分析之后再表达观点,可以先提观点,再分析原因。)
  我们且看历史的车轮,无论走过多少沧海桑田的巨变,但不变的却是一段又一段的佳话传承。
  (【优】过渡段,使上下文衔接自然。)
  正如孔子云:"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其充分表现了齐桓公九次会见诸侯,没用一兵一卒,应归功于管仲。由此可见管仲真正是一个天下为数不多的贤人。
  又如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之人也"。亦说明司马迁也认为全天下之中很少有管仲之贤能之人,更为少有的则是鲍叔对管仲之贤能的重视,似乎亦如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如果鲍叔不能发现其贤能,亦或者说我们将历史向相反的方向来看,恐怕天下又要失去一位有贤能的人。若真如此,我想世人定会不断的哀叹:可惜!可惜!
  (【优】引用孔子和司马迁的话来阐释自己的观点,并且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全面论述,逻辑清晰,说服力强。
  【劣】有关鲍叔的内容可以再删减写,同时用语稍显重复。)
  古往今来,其实有很多贤能之人,只是看你是否可以发现?是否可以坦荡接纳?是否加以重用罢了。另,其佳话中的人物最终也会向知音发展,因其占一懂!
  我想伯牙与钟子期之间那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可以有力证明:钟子期先去世了,伯牙断琴,虽然伯牙这么做看起来似乎有点过火,因为人既已逝,就不要再去想这些事了,将思念入心,但其实不难看出伯牙对钟子期的留恋以及知音中美好的情感。正应俗话说: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莫与谈。
  其实今天的我们找到"知音""贤能之人"亦不难,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认真思考,胸怀坦荡,一定会找到知音和贤能之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就让我们也像伯牙和钟子期,管仲和鲍叔一样传承千古佳话吧。
  (【优】从历史事件到现实生活,背后的道理巧妙迁移运用,能看出来小作者对事物有很强的认识分析能力。
  【劣】结尾处有些偏离题意,从对管仲的赞美转变成管仲与鲍叔牙关系的赞扬。)
  作者:郭建成
  年级:现四年级(2020年9月五年级
  题目选自:全国一卷

[2020年高考征文小学组]知音(贤能)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莫与谈(点评)1500字

老师简介:陆玉,学而思·爱智康高中语文产品教研员,四川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

精选
征文
竞赛
素材
单元
演讲稿
手抄报
文言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