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专区 > 精选 > 学问藏在什么里作文初三(精选10篇)

学问藏在什么里作文初三(精选10篇)

   来源:作文咖    阅读: 1.4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目 录※▼
〖1〗学问藏在酱汤里 〖2〗学问藏在笔尖里
〖3〗学问藏在戏台里 〖4〗学问藏在茶香里
〖5〗学问藏在坚持里 〖6〗学问藏在博物馆里
〖7〗学问藏在博物馆里 〖8〗学问藏在美食里
〖9〗学问藏在书法里 〖10〗学问藏在大自然里

 篇一:学问藏在酱汤里

学问藏在什么里作文初三(精选10篇)

皮薄肉多的生煎包,再撒上一把白芝麻和葱花,那味道妙不可言;一盘似白玉点缀着金桂的桂花糕,香气扑鼻;形似漏斗的粽,香咸软糯……每道美食都富有学问,需要我们观察、发现、劳作、品味……

我最爱不过的就是那浓浓酱香味的酱汤。

首先,就从备料开始。到秋冬之际,外婆总会先将黄豆煮熟后,一勺一勺的把它们碾碎。外婆负责数黄豆粒,大概地控制它们的数量,我负责碾碎它们,使一粒粒黄豆碾成一坨坨细腻的泥状物。而我总是胡乱地碾碎一翻。外婆从我的手中抽走木制的捣臼和装满黄豆的铁盆示范给我看:“要慢慢地碾,要不那炖出的美食可不那么爽口咯!”这是备料中的学问。

把黄豆碾碎后,就要开始捏酱胚了。外婆将满满一大盆的豆泥捏成一块块不厚也不薄,形如椭圆、不大不小,差不多一个巴掌那么大的酱胚。外婆说酱胚捏的不厚不薄是为了好发酵。一块块酱胚被码得整整齐齐,放在屋后温暖阳凉的地方,等待它们慢慢地发酵,酝酿出独有的酱香味。随后,还需将酱胚切成块状的,再撒上盐巴,搅拌后封缸。这是发酵中的学问。

东北的菜品,就如同当地人的性格一般再直接不过。咸就是一咸到底,香就是满嘴油珠。但是酱不同,最讲究层次感。外婆做的酱汤,总是配上陶瓷般的白玉豆腐,黄白相间的白菜,贝壳状的蛤蜊以及自家晒得喷香的小鱼干。只是各种食材不宜放太多,用量要控制得恰到好处,不然就品不出那种酱香味儿了,而是鱼干的咸味。这是调味里的学问。

放备料也有先后,外婆先把发酵良好的酱胚放入煮沸的水里,再将一大碗纯净水倒进大铁锅里,待酱胚软化后,分别加入豆腐、蛤蜊、白菜、小鱼干。炖得香气扑鼻,锅里不断冒出大小不一的水泡后,就可以关火揭盖啦!外婆从橱柜里拿出铁勺从锅中舀出酱汤倒进陶瓷碗里,碗上飘出一缕缕淡淡的白烟,浓郁的酱香味飘进我的鼻腔,深褐色的汤汁中隐隐约约地飘浮着一些蛤蜊……一勺热汤入口,多种味道在嘴里散开。起初,有点酸酸涩涩的,这之后是黄豆的咸香。吞进肚后,回味有酸、甜、苦、咸,还有一种难以描述的味道。汤要趁热喝,那种浓浓的咸香值得品味,身子慢慢变的暖乎乎的。这是备料中的学问。

舌间泥状的黄豆,细细品味,偶尔有小粒的黄豆与上腭轻轻摩操,细腻软糯;咬上一口白菜,甘甜的汁水流入口。外婆总能用寻常之物,立于方寸之间,变幻出万千滋味。她伛偻的身体里,花白的头发间流露着岁月的痕迹,沉淀着生活的智慧。

返回目录<<<

 篇二:学问藏在笔尖里

几场绵绵的秋雨后,天气开始变得阴凉起来。街上的汽车、行人在湿漉漉的柏油马路间穿行,窗外的那颗香樟树也抵不过凉风的寒意,沙沙的秋声里几张叠放在书桌上的画纸轻轻地滑落。

那是一叠速写练习,夹杂着几张不成幅的“半成品”,沉淀了我一个暑假的凝思。或许是天气转凉的缘故,纸张的手感变得软而重。又或是因为纸张存放的时间过长,掂量起来颇有几分重量。不经意间手指被抹上了碳灰,这勾起了我久远的儿童时期学画的经历。

我的第一个绘画老师是个不讲究工具只注重画法的师傅,他曾经说过:“有再好的工具都不如有一半的好功底,绘画的学问在于你如何用手上有限的工具创造出无限的意境。”我偷偷地将这句话放在了心底,一直以来,深受老师的教诲,慢慢的将重心放在了如何运用好手中的画笔上。仅仅通过改变笔尖与纸面的倾斜度也照样可以体现画面的明暗对比,虚实的变化,一支笔可以让画面有棱有角,也可以让其朦朦胧胧……运用好笔尖,这是绘画的学问。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大胆尝试运用自己的笔尖。小刀抵于手指,一点点削尖笔端,木屑在空中飞腾,翻转后落下。我细心地琢磨,发现了色块排线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避免重复叠加,而且更省时省力,展现的效果还是一样的。笔尖在画卷上舞动,“哗哗”的排线声在寂静的周围显得格外整齐、明亮。仅凭声音便可以分辨落笔的轻重。阳光下,线条依然流畅细腻,根根分明,甚至每一条画线都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速写的线条看似杂乱无章,实则是笔尖在纸张上的精确定位,反复推敲的结果。如何体现肌肉的线条,如何勾画人物的情态,如何安排人与物的比例……看似随机,实则是周密的布置,一幅精美的画作由此产生,这就是绘画的学问,藏于那再细小不过的一二厘米的笔尖里。

这几年间,我从不同的老师那里学到了不同的绘画技巧,只是启蒙恩师的话却从不敢忘记。见微知著,一叶知秋,一张画的成败往往由那一二厘米的笔尖所决定,这中间的学问须经过仔细琢磨、勤于练笔方能慢慢领悟。

笔起笔落,画五色人生,展世间万态。

返回目录<<<

 篇三:学问藏在戏台里

戏说今古,唱的是盛世繁荣,是乱世动荡,是蝉衣鳞带,是才子佳人......

我漫步于北京城中名扬天下的四合院里,亭台楼阁井然有序,白墙红瓦,细纹镶金,神兽石象,无一不透露着气宇轩昂。沿着石阶继续向前。春风抚面,带来了独属春日的芬芳。石阶的尽头,是一座古戏院。

红漆刷成的墙已有些斑驳脱落,房顶的青瓦也已褪色七成,门梁牌匾上的“怡春园”三字醒目,门槛中间凹陷部分已经露出土色,俨然一副许多人踏过的模样。我立于木门外,凝视着不再紧密的木条,仿佛见到了百十年间来往于戏院的人们,心下不由感慨沧海桑田,时过境迁。终是抬脚迈入,院中一派春和景明,每处角落都挂着红灯笼,也有系着风铃的。百花皆放,花团锦簇中藏着一条小路,沿途的石制桌椅错落有致。顺着小路一直向东,高有一米的露天戏台展现在眼前。前头是众多木桌,桌上有壶清茶,还有两三碟糕点,木椅围在四周,很是陈旧,一坐便有“吱呀”的声响。

再看戏台——“凡事莫当前,看戏如何听戏好;为人须顾后,上台终有下台时”——一幅对联嵌在戏台左右的柱子上,内里贴金,很是辉煌。当我仍沉浸曾在古典的布景中时,忽地,一阵锣鼓声响将我拉回现实,原来戏已开腔。

“三国纷争刀兵嚷,龙争虎斗各一方,桃园中乌牛白马祭天地”。一袭黑衣,戴着高帽的诸葛孔明摇着用折扇、踱着四方步走出来,眼中含笑,眸中透露着圣贤之人才有光亮,唱词高亢、饱含感情。从前只是存在于书本中的人物如今仿佛活了过来,就站在我面前,毫无遗留的挥洒才华。我看的呆了,一瞬间整个世界似乎就只剩下我,与三尺台上的诸葛孔明——我从小便钦佩的人。

是戏,唱活了他。

这是《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孔明与周瑜商讨攻打曹操的对策,诸葛亮一计草船借箭,加上庞统的“自锁战船”,将曹军打得一个措手不及。

在巍巍的唱腔中,历史的长卷在我心中徐徐展开。台上的角儿们仿佛唱的不只是戏,是泱泱华夏的精华,更是中国历史的浓墨重彩。我被它深深地震撼到了,这是永远学不尽、且外国民族无法彻底领略的学问啊!

戏唱罢,我走出了戏院。外头还是春风和煦,鸟语花香,只是少年人的心头,多了对祖国更深一笔的赞叹。

返回目录<<<

 篇四:学问藏在茶香里

茶,乃中华国粹。它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我国素来就有“茶的故乡”之称。

一个慵懒的午后,我手捧一本书望着阳台上的绿植出神,而脑子里却是空空的。母亲端来一壶茶,清新的茶香让我的大脑瞬间恢复了清醒,品一口,我好像有了人生感悟。

母亲常说,泡茶的过程犹如人生,愈走愈淡。

这泡茶的过程也让我想起了人生,青涩的年少,香醇的青春,沉重的中年,回香的壮年,以及愈走愈淡,逐渐失去人生之味的老年。

当我们还是孩童时,在那个天真烂漫的年华,茶是大人的饮品。那时,茶更像是大人,像是成长,也就是心中对于大人世界的一种幻想。

少年时,成长的问题接踵而至,茶对少年虽苦,但可以接受。往往是内心的好奇和对于大人的模仿,是否这苦涩的味道蕴藏大人世界的奥秘?少年的茶,是对成长的向往和思考。

青年的茶是一种苦中作乐,对于茶的苦,又多了一种回甘。从清水的年少到甘苦自知的青年,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无限的憧憬。

中年的生活不管是现实的情况,还是人们的描述,都很苦,很难。但艰苦之余,或是孩子天真的笑容,或是妻子,丈夫的关心。工作回家,孩子或伴侣,端上一杯热茶,暖意便会在心里流淌。中年人的茶是苦尽甘来,苦不可少,甘甜后却让人惊喜。人生也正是如此,经历过千辛万苦的磨难之后,一定会收获充满惊喜的未来。老人的过去,已经过时光的磨练。心中一片清澈,诚如茶之味淡,茶水愈加透明。

走进茶园,学习,体验摘茶的乐趣。在茶树清香中,呼吸清新的空气,回想神农尝百草,才发现了茶叶。又在炎黄子孙的努力培育与传播下,茶文化已跨出国门,步入世界的大舞台。从茶园的介绍中,我仿佛看到炎黄子孙,一代又一代人在土地上挥洒勤劳的汗水,种植茶树。

茶苦,就像人生,但苦后回甘,这又何尝不是在提醒人们——苦中有乐,苦尽甘来。一杯茶,趁茶正暖,才正是品茶时。而人生呢?趁风华正茂何不努力前行?若不抓住机会,等茶凉了,怎么品味人生的精彩?有人说,人生就像旅行、像测试、像一本书……但我觉得人生更像喝茶,水是沸的,心是静的,不经历风雨的人,就像温水沏的茶叶,只在生活表面漂浮,浸泡不出生命的芳香,经沸水冲泡的茶,茶叶沉浮才释放了本身深蕴的清香,人生只有尝遍了酸甜苦辣,才能体会生活的意义。

茶有茶道,沏茶、喝茶……都大有学问。茶的学问有两点,茶是对宾客的尊敬、有礼;又让茶更清,更香。人生中,我们也像这样,以礼待人,便会给人生增添精彩。

茶,既可解渴、养身,同时也丰富了精神世界。茶,意味深长。

品一口茶,回味无穷。

返回目录<<<

 篇五:学问藏在坚持里

做一件事,很简单;能坚持下来,可就难了。

我7岁的时候,非常喜欢打鼓,于是爸爸妈妈给我报了一门架子鼓课,爸爸还给我买了一套鼓。每周都有一节课,在前两三周,我还有很浓的兴趣。可是,在上了一两个月后,我才发现并不是我想的那样:能熟练地一边看着鼓谱一边打,还能打出摇滚的感觉。真实的情况是:我甚至连架子鼓也打不了,只能单纯地打哑鼓。家里的架子鼓都放了一个多月了,我还一次都没打过。整天开着节拍器,练着基本功。又过了一两个月,还是只能打哑鼓。我实在忍不住了,就把我不想上课的想法,告诉了爸爸和妈妈。

这可把爸爸妈妈急坏了,爸爸说:“我给你买的鼓你还没打就不上了,那怎么能行?而且,做什么事都要坚持到底!你想想看,你才学了四个月,就想打好鼓,那是不现实的。哪种乐器,不是要花个几年的功夫,才能真的上手的?”爸爸的这一通批评,让我更不想去了。还是妈妈把爸爸叫到一边,说道:“我觉得,练基本功确实很枯燥,我们不能批评他。”妈妈走到我面前,对我说:“什么事都不好放弃,万事开头难。你只要学进去了,就不觉得难了。我们一起再坚持坚持,好不好?”我想了想:也是,打鼓,哪有那么容易的?我还想再试一试,并不打算放弃它。

之后的两年,我坚持了下来,还到大润发去表演了。又过了一年,我一下去考四级,而且都通过了。到现在,我已经打了6年的鼓了。我非常感谢当年爸爸妈妈对我的开导,还有我自己的坚持。

就像莱特兄弟,他们为了飞上蓝天,百折不挠,最终成功的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坚持就是胜利”,做什么事都要坚持,只有坚持才有可能成功。

返回目录<<<

 篇六:学问藏在博物馆里

古今中外,多少个日日夜夜,发生的多少事件,它们从何而来,又怎样证明它们的存在……这些历史的痕迹,都藏在小小的博物馆里。

今天,当我一只脚踏入博物馆时,那种激动的心情是你们无法想的,因为我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人们也许是出于对历史的尊重,博物馆里静悄悄的,只有双脚行走发出的踢踏声。看着展示在一个个玻璃柜里面精美而厚重的文物,虽然我嘴上无言,但内心早已汹涌澎湃。突然,我停下了脚步,双眼死死地盯着那棵青铜古树,它漂亮得惊艳,美得无与伦比,尤其是树上的盘龙栩栩如生,神态间透出一股庄严肃穆,给人一种无形的威严,就好像一位帝王君临天下、睥睨众生。

博物馆也是分区的,在古代家具区,有红木床、案板、桌椅等,这些透着雍容高贵之气的什物,每一样、每一件都揭露出古代统治者穷奢极侈的生活。桌案上摆着陶器和瓷器,从这些出土的陶瓷的制作工艺,我们就可以看出不同朝代的工业水平。在一个古陶里,竟然还装有米粒,我不知道这米粒是真的假的,如果是真的,那得是怎样的保存条件才能留存到现在啊!

博物馆里的文字展出,像甲骨文、字画等,自然是少不了的。通过一些名人大家的作品,我们能够了解那个年代的生活,如唐朝仕女图,画上的女子都是体态丰韵、身材微胖,我们就知道唐朝那个年代可能和现在不一样,以胖为美。再如清明上河图,画上的各行各业、三教九流的活动,我们就知道汴京当时的繁荣,以及当时各个阶层的生活状态……

博物馆里的文物,记载了历史,传承了历史,把古代的文明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每一件文物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自己的经历,把这些文物串联起来,就是绵绵的历史长河。

返回目录<<<

 篇七:学问藏在博物馆里

开学前夕,妈妈带我参观了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那是我期待许久的地方,因为我曾经在一本书上就看过关于苏州博物馆的介绍。那天,我们早早地来到苏州,妈妈全程负责拍照记录,我根据引路牌,负责当一个“小导航”。我完全沉浸在探索的喜悦之中,博物馆的角角落落、每一件文物,都能引起我的好奇和惊叹。

我先带着妈妈来到了博物馆的西廊,这里陈列着宋、元、明、清的老古董,有古人穿过的宽大汉袍,有陶瓷、玉器材质的茶碗茶杯,还有各种各样的雕塑……一件件都丝毫看不出年代感,保存完好且干净,一点儿也不像是被考古学家从泥土里挖出来的,更像是借用时光机穿越过来的。

其中有一件清朝时期的白玉船,让我印象最深刻。两边弯弯翘起的船头,犹如天上的一轮残月。船头上坐着两个人,他们把手里的酒杯举到嘴边,就像真的在举杯对饮一样。小船的另一边是一位慈祥的母亲,她的怀里还有个可爱的婴儿,我没有看清那位母亲的面部表情,却真切地感受到了她的幸福。这是一叶随风飘荡的小舟,没有人划船,船夫可能在船蓬里乘凉,只让小船就这么随意的漂荡着。虽时隔百年,仍栩栩如生,那美好的画面感让我的嘴角也不禁上扬了起来。

从西廊的尽头走出,我们来到博物馆的中央地段,让我眼前一亮!这里是一个大水塘,水塘上有一排石桥,一直连到东廊。水塘是活的,里面“住”着大鲤鱼,大约有半米多长,它们沐浴在金黄的阳光底下,完全不在意人的打扰,自由自在地游着。还有一座那种江南特有的凉亭,仿佛漂在了水上,游客们都跟我一样,刚参观完文物都来此处逗鱼。谁能想到,博物馆也可以拥有这么大的庭院,活水活鱼,一下子就让它“活”了起来,大概这就是建筑师的点睛之笔。

妈妈说,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只有多出来走走,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细细回想着博物馆里看到的一切:青铜器、印刷术、和田玉、服饰兵器、书画折扇……这些学问,原来都藏在博物馆里呢!

返回目录<<<

 篇八:学问藏在美食里

桌子上面的一道道菜肴,我们有些人会对它食指大动,可有些人会对它视而不见,但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呢?是的,它们是被种出来的,然后又经过厨师的加工而变成了美味的菜肴。

过节时,我们的桌子上一定会有很多美味的美食,可是,又有谁会注意到这些食物的来之不易呢?好多人们每次食物没有吃完就倒掉了,你忍心看到菜肴们那一张张哭泣的小脸蛋坠落到垃圾桶时的情景吗?这些情况令我心痛。

我在阅读课外书时看到过一项调查,中国人的食品浪费量是276克/天,而世界人均浪费粮食为178克,比中国少将近100克;这相当于每个中国人每年浪费掉27天的健康饮食。远的不说,只看我们生活中最常去的场景——学校食堂。每天中午吃饭时,同学们只顾着吃自己心头“肉”,碰也不碰绿叶菜,吃起肉来狼吞虎咽,看见菜时谈之色变,仿佛与蔬菜、米饭有不共戴天之仇,恨不得立刻倒进垃圾桶,除之而后快。很多同学行动迅速,趁着老师不注意,立刻发起百米冲刺,以垃圾桶为终点,为了偷偷倒饭练出来的速度,若要用在运动会上,怕不是我们班个个都是苏炳添呢!可见,食物被浪费掉的可真是数不胜数啊!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节约粮食,不要铺张浪费,那些蔬菜们就不会去那肮脏不堪的垃圾桶里面了。

人人都知道唐代李绅的《悯农二首》中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现在几乎很少有人能做到不浪费粮食。每次都要把它们浪费掉,瓜果蔬菜每年都是农民伯伯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换取来的,是他们不辞辛苦地一粒一粒种出来的,他们工作时是多么的认真,多么的劳累啊,也不知道要挥洒多少的汗水在那田地中。我们没有经历过“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藜藿不充肠,布褐不蔽形”的年代,但生活优越的我们也不能“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让我们每个人都珍惜粮食,把铺张浪费做到最少。

生活中可能有许多学问,但是这些学问只会被细心观察的人发现。民以食为天,希望人人都可以了解美食中的大学问——节约粮食哦!

返回目录<<<

 篇九:学问藏在书法里

在我们的生活中,学问无处不在,它可能在科技馆、公园,图书角……甚至有一些藏在我们想不到的地方。今天我就发现了学问的另一个“躲藏点”,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吧!

我的每一个字,每次的书法作业都是通过我一次次的努力换来的。每当我练习书法时,一笔一画,有的时候写得不好时还会被妈妈打手心,那时的我心里倍感委屈:明明比我写得差的人还有那么多,为什么我不认真时就要被惩罚呢?那个时候我真的特别想放弃,想直接把笔丢了走人,想发泄我心中的不满和委屈。可是每当我想放弃的时候,心中又有不甘:之前努力了那么多,难道我就做不到更好?还有书法老师经常说的话:“失败乃成功之母。”也在这时环绕在我耳边,激起了我的胜负欲,给予我无限力量,我便会挺起腰板,继续认真书写。日复一日的练习,之前听到的批评逐渐转变为赞美,同学们羡慕地夸我字如其人,写得一手好字。但是我之前从来没有想过我的书法可以成为我的骄傲。

从每次的书法练习中,我明白了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我们一直的坚持不懈。每一分每一秒的努力,使我把自己变得更优秀,从原地踏步到更上一层楼,其中的付出与艰辛只有我自己清楚。“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每一个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有他们的坚持和努力,痛苦的磨练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经历的,也许你离成功并不遥远,只隔着一颗努力坚定的心的距离。

学问,并不是需要你明白什么大道理,而是要我们从一件小事里明白如何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如何成为更优秀的人。学问无处不在,只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处处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各种各样的学问。

今天给大家分享了生活中的小学问,坚持一件事情并不难,可是很少有人能有毅力一直坚持下去,坚持可以使我们拥有巨大的成就。希望看见这篇文章的你,在自问“今天你坚持了吗?”时可以骄傲地向周围大声喊出:“我坚持了!”

返回目录<<<

 篇十:学问藏在大自然里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它处处都是学问,让我们不由自主地去探索它,发现它的独特之处。

星期天,妈妈答应我去游乐场玩,可妈妈太忙了,没时间带我去,我只好在楼下一直转悠。这时天空中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我急忙跑到楼道里避雨。我正想着这样的大雨就是陆游所说的“风如拔山怒,雨如决河倾。”吧,却突然看见大雨中一个小孩调皮地拿着树枝,在大自然中寻找乐趣,把蜘蛛辛辛苦苦织的网全部搅在了一起,而蜘蛛却立马又织了起来。这时一阵风吹来,把蜘蛛刚刚织出来的网又吹断了,可小蜘蛛依然周而复始地织着网,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到天晴的时候,蜘蛛已经把网织好了,在我惊讶的同时,一丝惭愧也悄悄地从我心中涌上来。

经过这件事,那只小蜘蛛送给了我一份“礼物”——那就是坚强,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其中一朵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挫折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乐符;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挫折则是天际一朵飘浮的白云。既然挫折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经历,那我们要学会坚强,学习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坚强;学习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的坚强;学习郑燮“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强。纵观历史长河,古有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坚强度过阶下囚的苦难;今有身残志坚的张海迪,坚强发奋自学成才;中有女排队打败强敌,坚强创下女排精神;外有因病聋哑的海伦凯勒,坚强成为一代人的励志楷模。只有在挫折面前永不退缩,在风雨中坚强地抬起头,坚信风雨后必将彩虹绽放。

在这次偶然的雨中经历中,我找到了藏在小蜘蛛身上的学问,我学会了坚强,明白了道理:凡事都不可能一劳永逸,都是需要日积月累才能有所收获,在挫折面前永不畏惧。自然生活中,只要留心观察,细心思考,就能发现大自然中蕴含的道理。

返回目录<<<

精选
征文
竞赛
素材
单元
演讲稿
手抄报
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