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体裁 > 自然 >  > 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推荐20篇)

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推荐20篇)

   来源:作文咖    阅读: 1.34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篇一: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推荐20篇)

家乡的风俗元宵节赏花灯

吴怡佳

“火树银花合,桥铁索开”,每年正月十五,也就是元宵节,不管大街小巷,都是亮亮堂堂的,处处挂满了色彩缤纷,图案各异的花灯,汇成了灯的海洋,灯的世界,而我的家乡也有这样一个习俗—元宵节赏花灯。

在元宵节赏花灯的背后,也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很久之前,一只神鸟降落在人间,被人们误杀,天帝知道此事后震怒,下令正月十五火烧人间,人们想出个法子,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每天人家在门前挂起红灯,从而让天地以为火已经烧起来了,保住了自己的财产和生命。

从此元宵节挂花灯,便成了一个习俗,一直流传到现在,而每年我也会去公园赏花灯。

今年来看花灯的人更多了,打眼瞧去,哇!人山人海,人们要么站在一旁赏灯,要么站在中间拍照,要么流连忘返于“灯海”之中,而那些早已布置好的万花彩灯也像是早就被春天赋予了生命力,活灵活现,璀璨夺目,令人感叹不已,在人们面前闪耀得更加光芒有力。有的是大展虎年宏图,信心、坚定、力量等等无一不在美丽的花灯中展现;有的是呈现古代人的智慧与美好品质;那晶莹剔透的宫灯,莲花灯,金鱼灯,楼船灯,也是尽显琳琅满目的丰收硕果,尽放热闹与喜庆,不胜枚举的“百灯齐赏”,让人们顾盼生姿;还有那些可可爱爱的动物灯,更是吸引孩童去触摸着无与伦比的乐趣,大人指指点点高明轩昂,就连那车上的喇叭也激动地连番叫唤,而我也是更为激动,感受到即将到来的一年,是如此美好!不知不觉,天色已晚,嬉笑声也渐渐消逝,流连于花灯之中的我,心中顿时有一丝不舍,期待下一年的花灯还是如此的精彩……

这就是家乡的风俗—元宵节赏花灯,想起正月里那片灯火辉煌,不禁内心荡漾……

篇二: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中秋月饼

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正是中秋节来临的时间。等到了夜里,月亮升起,中秋节才算真正到来。

一轮黄澄澄的月亮高高地挂在黑色的天幕中,跟平时的月亮显得有些不同。中秋的月亮更显明亮、耀眼。也难怪,古人对中秋月亮总是寄予无限的情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我们一家人搬着小椅子,来到楼下赏月,既然是中秋节,那当然少不了吃月饼了。月饼的外形大多为圆形的。一般表面都会印上各种精致的图案,可能是月饼的外表长得跟月亮很像,所以才叫它月饼吧。

月饼的馅也是多种多样的,有五仁的,有芝麻的,有花生的,还有各种味道的水果口味的月饼。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水果味的月饼,甜甜的月饼中又伴随着水果的甘甜。能一边欣赏着夜晚的美景,一边吃着月饼,跟家人聊天,这种享受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月饼,又叫胡饼、宫饼、团饼、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在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谚语道出了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地,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

现在,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篇三: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端午节吃粽子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叫“五月节”。

过端午节时,人们要吃粽子,赛龙舟。

那么要怎么制作粽子呢?分三部。1。要准备好宽胖的粽叶,把头部剪掉,再用水泡,确保粽叶不会太脆。

2。再准备豆子、红枣和糯米,取两片粽叶,尾巴和尾巴相叠,翻过来折成锥形。3。之后放入糯米、红枣或豆子,把它们压紧实。然后把粽叶盖过去,把四周包住,最后扎线即可。

做好以上准备,将包好的粽子放入锅,煮个大约六小时。打开锅,一阵白白的滚烫的烟喷出,香味沁人心脾。

咬上一口,香甜软糯的感觉浑然一体,让你百吃不厌。棕色的粽子看上去好吃极了,黏黏地让你忍不住再吃一个。

传说端午节的由来是这样的: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便有了端午节赛龙舟一习俗。

而且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因屈原投江那天是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就自然而然地有了这个节日——端午节。

我们中国有许多许多习俗,端午节就是其中之一。尽管端午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渊远流长,但还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一般的色彩。

篇四: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孟繁辰

我的家乡是上海,上海虽然没有很多风俗,但是在新年里,我的家人们一定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

大年三十的早上,大人们就开始为晚上的年夜饭准备起来了,最让我期待的是压轴大菜饺子。我平时也喜欢吃饺子,但年夜饭的饺子有点特别,因为妈妈会包”福饺”就是在饺子里包一枚硬币,妈妈会找出10个一角钱硬币,洗了一次又一次,直到闪闪发亮,再包进饺子皮里。妈妈说,这是过年的习俗,吃饺子的时候,谁吃到的“福饺”越多,谁来年的运气就会越好。如果孩子吃到“福饺”便会学习好;如果大人吃到”福饺”就会财源滚滚,如果老人吃到“福饺”就会延年益寿。我觉得这个风俗好有趣。就坐在妈妈旁边,看妈妈包饺子,心里想记住这些包硬币的饺子长什么模样,吃饺子的时候就能吃到它,这才样我就有一年的超级好运气了。

当妈妈把一盘饺子摆在我们面前,我有些迫不及待,可我却再也看不清哪个才是包着硬币的饺子了。外婆说:”你多吃几个,中奖几率高呢!”于是我一连吃了好几个,可是也没吃到一个“福饺”,我灰心丧气地想:看来今年我是跟“福饺”无缘了,哎!这时,我发现了一个胖平乎的饺子,里面隐隐有银光闪闪的东西,我小心翼翼地夹起来吃,咔嚓,一枚硬币掉了出来。“哦!我吃到福饺喽!”我大声欢呼起来。妈妈说:”今年,你一定学习好。”

“福饺”寄托了人们对新一年的期望,我想,春节不只是吃饺子之美味,更是享受传统节日的风俗带来的快乐。

篇五: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除夕“烧纸钱”

我的家乡在潮汕,让我印象最深刻的风俗莫过于除夕“烧纸钱”了。

除夕下午,我和爸爸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他情不自禁地跟我讲起来:“你知道除夕烧纸钱的来历吗?”我一直不太理解这么幸福的日子干嘛要烧纸钱,没好气地回答:“我哪知道?没人跟我讲过,我也没查过。”“古时候啊,有一家人纸卖不出去,妻子就装死,丈夫就当着众人的面,一边哭一边烧纸。妻子却突然动了一下,众人马上揭穿他们,可妻子油嘴滑舌喊:‘阳间钱能通四海,纸在阴间做买卖。不是丈夫把钱烧,谁能放我回家来?’乡亲们这样一听,于是这一家人的纸就立马卖光了。烧纸钱也因此流传了下来。”听完爸爸讲的这一故事,我觉得那些众人是不是都有点傻?这都能被骗。

傍晚,我和奶奶去烧纸钱,妹妹也跟来了。我捧着一大沓纸,这可不是普通的A4纸,是长方形,黄色的,正中间还有一个红色正方形。奶奶提着一个桶和一根木棍棒,桶和棒的颜色都已经成灰黑色了,肯定是用了好多年的。我们来到一个广阔空旷的地面,奶奶用打火机把一小部分纸先点燃,见火势旺盛便开始投放纸钱了。我抓起几张就往里放,有时火会被纸盖住了,奶奶就拿起木棍把纸翻过来继续焚烧。红红的火焰给无趣的活动增添了几分气氛。妹妹觉得有趣,抓起两三张纸钱就想往里丢,可又怕火烧着手,迟迟不敢出手,一直在火焰边缘试探。终于鼓起勇气,往桶里一扔。结果,调皮的纸钱却落在了桶的外边。恼羞成怒的妹妹一下子就不干了,坐在地上,双手搭放在腰间,嘴巴气得鼓鼓的,说:“我不玩了,哼!”我和奶奶都被逗笑了。奶奶给气急败坏的妹妹又补了一刀:“你姐姐3岁多就跟着我烧纸钱了,你都5岁了,也一定可以的。”可妹妹看上去好像更生气了,最后还是我给了她一颗糖才走的。

每次与奶奶烧纸钱,心情都特别愉快舒适,因为每烧完一次,我就又长大了一岁。我也知道了:烧纸钱是一种对死者的悼念,因为人们相信烧去的纸钱,死者在那个世界里才有钱用。烧的纸钱越多,对死者的悼念也就越深。

篇六: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廖俊哲

每年春节爸爸妈妈都会带我回老家乡下陪爷爷奶奶过春节。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独有的节日,全国各地不同地方也有一些春节风俗习惯,它代表着团圆、幸福、平安。

腊月二十六早晨,我们一家开始出发回老家那个热情的小镇,一路上我和弟弟心情愉快,有说有笑,大约七八个小时,我们就到达了广西贵港市,家里亲戚们非常热情的跑来迎接我们,帮我们提着行李往家里走。一家人客气地寒暄着…。

腊月二十七,大人小孩大家都开始忙乱起来,大人们一边赶着去超市买年货:各种糖,各种饼,一瓶瓶饮料,和各种过年需要吃的食品及用品。小孩子也跟着大人们瞎忙,跑去买自己喜欢吃的零食和烟花炮。

腊月二十八,这是少数民族的俗称“小年”。家家户户都包着圆圆的“糕”点,薄薄的皮糕点吃在嘴里,软软的,甜甜的,让人忍不住想多吃几口,从嘴里蹦出的话也一定是甜甜的了。小孩吃了开口糕,预示着新年个子长得高,成绩节节高;大人吃了,在新年中一定“福运高、财运高”;老人吃了则希望来年“福寿高升”。这正是因为少数民族人们对新年的渴望,吃开口糕点就成了“小年”的第一件事。晚上每家每户都要包“年粽“,说起”年粽“在区域内还是有点名头的,听爷爷说附近八县市中,我们这里说第二,其他七县市中不敢说第一的,所以人称“贵港粽”。我们这里的年粽特点就一个字:大!一条粽子光糯米就得用一斤以上,包的结结实实的,包年粽的主料糯米,绿豆,荷包豆,中间放肉材,猪脚、鸡脚、猪肉、虾米等等。这些大粽子除了作为自家过年餐食,更重要的是人情往来,探亲时一般都会带上自家几条粽子作为春节亲朋往来的人情礼物

腊月二十九,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即除夕。“除夕”又称除夕夜,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作为年尾的节日,我们少数民族都要祭祀祖先风俗。在国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在外工作的人都要赶着回家与家人一起团聚。除夕一大早上,我们家里人都起床很早,家里大大小小的人开始忙忙碌碌清扫院子及房间,邻居家家户户也都是张灯结彩,各家准备着丰富的菜肴。

除夕下午,是乡下春节的第一个高|潮,鞭炮声日夜不绝,家家户户要赶做年夜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巷子里飘着一股烟火和酒肉的香味。家家户户都在门口贴上新的对联,屋子里贴满了各色的年画。我和小伙伴们拿起鞭炮就往外走跑,“弟弟,我们去放鞭炮吧。”。看得出来弟弟很害怕,手一直在发抖点了五六下才点燃导火线,“嘭”,一个鞭炮升空了,好像飞碟一样在空中漂移了一会儿才落了下来。开心极了立马缠着我进行第二个。我挑了另一种鞭炮,点燃导火线后,我赶紧用力往上扔,鞭炮挂到了树上,又“吱”地像流星一样消失了。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焰火的颜色更加鲜艳了。我们正放得最带劲的时候,爷爷在大厅里喊道:“开饭喽!今天的菜很丰盛!”我与弟弟飞快的跑到了饭桌旁,哇,真是太诱人,我看得口水直流,先尝一个鸡腿吧,嗯,味道不错,还有白切鸡、老鸭煲、甲鱼与牛肉……一阵阵香气扑鼻而来。

吃完年夜饭,肚子里装满了各种美味佳肴,我们一边烤火一边看春节联欢晚会,一个个搞笑的小品,逗得我们哈哈大笑,一首首欢乐的歌曲,听得我们还想听……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流逝,随着倒计时“5、4、3、2、1”12点整,“咚”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嘭”“啪”,窗外的鞭炮声又响起来了,有的像柳枝,还有的像笑脸……天空被映照得绚丽多彩,我高兴得跳了起来,2022年来到了!我既兴奋又激动,因为我又长大了一岁。过新年,我可以穿崭新的衣服,吃美味可口的佳肴,去亲戚朋友家拜年,还可以收到一只只大红包……竟然还没有一点睡意!

大年初一,我还没睁开眼弟弟就站在我面前了,“哥哥,新年快乐,红包拿来。”我被这声音问得睡意全无,还是用我平时省下的零花钱给弟弟包了一个十元包。今天全家人都穿上了新衣,趁围着吃早点的时候全家人互道着吉祥语,大人们给每个小孩派发着红包,可把我们高兴坏了,长辈则给晚辈发红包则表示孝心。但爸爸则要求每收到一个红包必须要向对方说出两句吉祥祝福的话,虽红包收得开心,但也绞尽脑汁,这时才明白“书到用时方恨少。“

大年初二,我一早就被爸爸叫醒了,因为我们要启程去湖南外婆家了。我听到这个消息,开心地一蹦三尺高,光速刷完牙,准备出发。临别时我看到了家人们的不舍,奶奶还偷偷擦眼泪了,正是应了那句“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分别是为了更好的重逢。

一路上景色怡人,因为湖南的气温比广西低,桔子树上还有很多果没摘都被穿上了白膜,窗外的雾很大玻璃上都是水球在车速下快速滚动着。心里却想着见到我的好朋友时场景,同时也还可以收到更多的红包,“小富翁”的心里计划着如何使用这笔财富,还有最为重要的是能否见到我期盼已久的雪景呢…。

篇七: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端午射五毒

张智迪

端午节到了,一大早,粽子艾草的香气飘散在大街小巷,飘进千家万户,让人神清气爽。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很早就起了床,吃了一顿“全粽宴”后,妈妈带我们来到了小区里的端午游园会。

尝试了几个无趣的活动后,我终于来到了日思夜想的“射五毒”现场。只见墙上挂着蛇、壁虎、蜈蚣、蝎子、蟾蜍的画像,一个个张牙舞爪,仿佛马上就要从画像中跳出来吃人似的,把几个小孩吓得魂飞魄散。

其实,“五毒”虽然有毒,还会伤人,但从中医的角度看,“五毒”却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往往会起到以毒攻毒的效果。“五毒”就是长相可怕了点儿,并不像传说中的那样会吃人,那端午节为什么要射“五毒”呢?因为端午过后,气温升高,“五毒”出没,因为长相可怕,所以象征“邪”,端午射“五毒”就寓意能够驱毒辟邪,为了图个吉利,我一定得好好发挥。

排队这会儿,时间过得很慢很慢,我的心里仿佛有一只猴子正在上窜下跳,真是急死人了!前边几人的箭术差极了,半天没射中,反而在墙上射了几个小洞,甚至还有个“描边大师”,五支箭有四支射在边缘,一支射在墙上。后来,总算来了个高手,射中三个。嗯,我也要加油。

终于轮到我了,拿到弓的那一刻,我热血沸腾,一股强烈的急切涌上心头。

第一箭,呀!歪了,射边上了,但勉强还算合格。我略微有些紧张,人群也议论纷纷。第二箭,稳住,拉弓,瞄准,“嗖”,正中蛇头!第三箭,命中蝎尾,我露出得意的笑容,仿佛已经胜券在握。然而,现实的打脸来得太快,第四箭、第五箭都射偏了。我不服,又排了一次。

第二次很快就到我了,我深吸一口气,先试探性地射了一箭,刚好射中壁虎。接着,我又连射两箭,一箭中,另一键虽中了,但偏了点。我乘胜追击,命中蟾蜍。最后一击,射中蜈蚣。漂亮!“五毒”都败在了我的手下,现在看来,“五毒”原来嚣张的气焰都被我削弱了一大半。

本想再射一次,但妹妹却吵着要去投壶,算了,反正尽了兴,玩玩其他的也不错。

在满街的粽香中,在赛舟人的喊声中,在一支支射出去的剪中,端午节悄悄离去。

篇八: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每逢元宵节,恰好明月当空,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被照得火炽而美丽,无论是淘气的小孩子,还是年纪大的老人,谁不是脑海中立刻浮现出热闹繁华的画面。

在灯会上,孩子们个个喜笑颜开,举着各种各样的花灯,在人海中钻来钻去欢呼雀跃,大人们也放下繁忙的工作,拉上亲朋好友来到广场赏花灯。

广场上,一幅幅灯展都光彩照人,令人陶醉。一抬头看各式各样的花灯像是无数颗星星一样,照耀了整个灯会,到处绚丽多彩,光彩闪烁。他们有的一律是玻璃晶莹剔透,有的清一色是荷花灯,五彩缤纷,有的全是沙灯,半遮半掩,有的通通是元宝灯,灿烂辉煌,有的都是虎灯,气势磅礴,不仅样式上各种各样,连上面的图案都丰富多彩。

元宵灯会真是热闹非凡,那么花灯的来历是怎样的呢?

听说花灯起源于汉武帝,每年正月十五日在皇宫设坛祭祀当时最尊贵的太阳神,由于彻夜举行,所以在夜晚里点灯照明。当然,也有一种说法,在佛教从印度传来中国后,道教神仙术与佛教燃灯礼佛的虔诚互相结合,所以,每到正月十五日,到处灯火通明,不管是谁,一律挂灯,形成一个中西合璧的独特习俗。

天空上也飘着灯,那是有人放孔明灯,许多人许下美好的愿望,随着孔明灯冉冉升起,我的心也随之颤抖,那一盏盏灯载着真挚的情感,暖暖的祝福飞向远方…

人们的欢笑声久久回荡在广场的上方…它们或许是同孔明灯漂浮在空中,飞向远方…这真是:一夜花灯醉,只缘情意浓。世间有那么多情感,或许都藏在花灯里吧!

篇九: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端午话习俗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在我的家乡龙游,每当端午前后,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都弥漫着清新的粽叶香。因为端午人们要吃粽子,所以不论是商家店铺,还是寻常人家都早早泡好粽叶,备好糯米和馅料准备包粽子。

我很想体会这种气氛,便向外婆求教怎么包制。首先把翠绿的粽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软,再准备好大红枣,流油的咸蛋黄,酱油腌制好的五花肉,糯米,就可以开工了。先把长长的粽叶折叠,围拢来做成一个半窝,铺上一层调制好的糯米,加上枣子,金烂烂的咸蛋黄,再铺一层五花肉,最后铺一层糯米包出棱角,扎上棉线完工……粽子在外婆手里翻滚着,看着十分容易。可我总是包不好,最后一道四角形状的工序,可把我难倒了……

完成包制,就剩下煮制,外婆说要放进锅时猛火煮大约1小时,接着文火煮30分钟。听这时间,可把我吓坏了。过程中,我总是急不可耐地要揭盖子察看情况。“外婆,还剩几分钟?”“外婆,好了吗?”“外婆,熟了吧!”……因为从锅里飘出那粽子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时间到!”不等外婆走向厨房,我迫不及待地拿出碗,筷。

粽子煮熟以后,粽叶颜色变深了,剥开墨绿的粽叶,只见金黄的米团里镶嵌着深红的玛瑙枣,红,黄,绿三色互相映衬,十分艳丽诱人。咬一口真是软软糯糯,溜光爽滑,三口两口吃掉一个,再来一个……

端午的这天不只吃粽子,我们还有别的话动。这里这一天家家门上挂上碧绿的艾草,菖蒲,洒黄酒,驱蚊虫,以求端午平安。更有趣的是街上会有卖香袋的,小巧玲珑还绣乎精致的图案,很是可爱,惹得过往的人驻足观看,非要买上一个才心满意足离开。

我深深地期盼着,端午节的到来,因为一年里只有这一天包出的粽子,吃到人们嘴里,才会有不同于往日的美味……

篇十: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我国有许多节日,有中秋节、有元宵节等等……其中最让我喜欢的就是端午节。

每当这时,大人们都忙着包粽子,粽子的种类也很多,有白粽子、肉粽子、咸蛋黄粽子、红豆粽子等等。

去年,端午节的前一个星期,我们社区通知将在端午节期间组织一次包粽子,要求社区的小朋友也要参加。看到这一通知我十分期待这天早日到来。

期盼已久的活动日子终于到了,我们来到社区,几位老爷爷和老奶奶已经将包粽子所需要的材料准备好了。活动开始了,先由一位大姐姐讲解了端午节的由来,再由一位奶奶给我示范了如何包粽子。现在该我们上场了,我按照老奶奶教我们的方法,首先,将两片粽叶拼在一起,把它们理平整;接着,把它们卷成一个带柄的漏斗;然后,放入事先准备好的糯米和配料裹好,再拿一片粽叶封口;最后,用一根细细的棉线在粽子底部和封口处绕几圈扎紧。可是不管我怎么包,粽子都会漏米。这时,一位老奶奶看了之后就是“你包的粽子貌似吃多了。”我恍然大悟,原来是米放多了。经过几次练习,我终于包好了一个粽子,它像一只小号的靴子。等我包好五个粽子,已经满头大汗了。

活动快要结束了,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会把我们包的粽子送给社区里的孤寡老人。这时,我感觉家乡的风俗不仅给大家带来了快乐,还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家乡的风俗我爱你,你带给我汗水和快乐。

篇十一: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春节包饺子

杨润翔

饺子都吃过吧?那丰富的馅料,那美味的口感,再配上陈年老醋,味道真是一绝!

话说每到年三十儿,家家户户开始包饺子。买块儿猪肉,再买把大葱,可使劲剁了,剁成沫后再把酱油,料酒、盐巴、老抽等调味料胡乱放进去,一搅和,馅料就拌好了。再把擀好的饺子皮撑一下,放入馅料,一包,一捏,一怼,一个白白胖胖的饺子就出现了,整整齐齐地码放到托盘上,就可以下锅了!据说当年慈禧太后当朝时,每逢三十,老佛爷都会让宫女、太监们包饺子,闲来无事,把四个小金元宝包进饺子里,说谁吃到谁明年就发大财,走大运。这个习俗,也被保留到现在。所以我们家包饺子时,一般也都会往里面包个硬币,谁吃到了谁明年可以发大财,走大运。

锅中加水开火,那饺子噗通噗通落进水里,水一开,那香味儿就飘出来了,一闻,啊!那猪肉混和着大葱的香味,立刻想起那种充斥着原始肉味的香,那各种香料堆起来的香味……对了,妈妈说煮的过程中还要浇入凉水,这样煮出来的饺子不会烂。

三十这天,坐在家里,一家人围坐饭桌,看着春晚,谈笑风生,听着屋外那阵阵烟花声,此时再端上一碗热腾腾的饺子,那丰满的包子QQ弹弹,沾一陈醋,轻轻送入口中,鲜美的汤汁,破皮而出,夹杂着美味的馅料,这味道,够香!这年味,够浓!

篇十二: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端午节

在我的家乡,过端午节有包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

据说端午节包粽子原来是喂给水下的鱼儿吃的。古时候,屈原含冤跳江,江上的人们担心鱼儿吃掉屈原的尸体,就发明了粽子,每过一段时间人们就会做粽子投到江里去。

在我们这,端午节前后大家都早早地去摘粽叶,不要枯黄的,也不要破损的。如若摘了这质量不好的粽叶,不仅味儿不地道,也容易漏米。我们把粽叶包成一漏斗状,倒进洗好的糯米。再用筷子插松,然后用手捂紧。最后用绳子捆紧。如果不想吃如此单调的粽子,大可在糯米中添些红豆之类的东西。奶奶总是把粽子放成一挂挂,放进锅里蒸。蒸好后,大家总会把自家的粽子分享给亲近的邻居、朋友。他人也会将自己家的粽子拿出几挂,以同样的方式回赠。小孩子则目不转睛地盯看盘子中的粽子,此时的粽叶已经蒸得发黄了。把粽叶撕掉,粽子的糯香就渐渐升上天空。沾上白糖,咬上一口,只觉白糖的甜与糯米的软尽在口腔中徘徊了。

传说,屈原跳江以后,江上的老百姓不相信如此为国为民的人竟会跳江而死。于是,江上的老百姓乘着木舟在江上连夜寻找已经了无音讯的屈原。才有了如今的赛龙舟。

在我们这,还有赛龙舟等活动。曾经龙舟上是没有龙头和龙身上精致的花纹的。但经过多年的改良和精之二八,使如今的龙舟看起来宏伟壮观、美仑美奂。江上一条条的龙舟上坐着几十号小伙子,他们整齐有序地排列着队伍。小伙子们一个个眼神坚定,像是要大战一场一般,整个队伍流露出气势磅礴之感,仿佛只要他们大吼一声,天都能震碎。场外人声鼎沸,观众们呐喊助学金威……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端午节!

篇十三: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元宵节的“圆”

妈妈平时工作很忙,一天到晚难得看到她闲的时候。但无论多忙,元宵节这一天,她总会腾出时间给我们一家做汤圆。

“妈妈,今天元宵节你又要做几种汤圆?”“哎呀,你没看我正忙着呢,你哪凉快上哪去,别给我添乱!”“哦,知道了。”

我就安安静静的看着妈妈揉面团,面揉好之后,妈妈就,用保鲜膜把它盖了起来,让面团发醒……

过了差不多30分钟,妈妈在面团发醒的差不多了就把保鲜膜拿掉了,接着又把面团分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然后,把它揉成了圆圆的小小的跟普通的汤圆差不多的小圆球。最后把它放进锅里煮……

趁着汤人在锅里煮的时间,我问妈妈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妈妈说她也不知道,要我自己去查手机。

我打开百度搜了一下,便搜找到一个跟元宵有关的故事。相传刘邦死后,刘盈登基为帝,但因刘莹胆小懦弱。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术中,之后吕氏一族想模仿的诗被邪王刘囊知道后,他灭了吕氏一族,帮刘氏夺回了皇权又把平定叛乱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就是元宵的由来历了。

我放下手机,走进厨房,看见妈妈掀开锅盖。有一股白烟往上冲。妈妈往锅里看了看,然后说道“汤圆煮好了,把红糖拿一罐出来。”我应了一声,就跑到。厨房后面拿了一罐红糖。

妈妈拿漏勺把锅点汤圆拿了出来,放进成有红糖的白色的小圆球外面又围了一层红糖。看起来美味极了。

红糖汤圆一端上桌,我们几个孩子就抢疯了。妈妈说:“慢点夹,锅里还有呢。”我夹了一个放入口中软软的汤圆,再配上一层甜甜的红糖,糯糯甜甜,简直是世间的美味。爸爸也一个劲地夸好吃。看着一大家人吃得稀里哗啦的,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

元宵的红糖汤圆不仅裹着红糖的甜味,还有大家浓浓的亲情。

篇十四: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而在我的家乡祭灶则是春节前的头等大事。

过完腊八就是23日的祭社。祭灶,名副其实就是给是王爷上供的日子。而在我的家乡,祭灶的流程十分复杂,隆重的程度绝不亚于其他的节日。

一般的祭灶都在西墙或者在炉灶前,有钱的人在家会摆上一个神龛,没钱的就直接贴上画像。祭祀时会近三次酒,第1次则要诚心祷告,待三次完毕后,人们会将旧画像撕下,连同芝麻祭品一同燃烧,为的是将灶王爷“送上天”。至于祭品为什么都是一些又甜又粘牙的食物,图的是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在玉帝面前尽说好话,正所谓“吃甜甜。说好话”。当然在正月初四,别忘了“接神”,就是将新神像贴在墙上。

关于这个灶王爷,我也知道不少,都是从长辈们的口中听来的:有的说是一个美女,也有的说是一对夫妻,还有的说是皇帝、天地、东皇太一等,不过我听的最多的则是一尊男神——被玉皇大帝派下凡间洞察人间的使者。

我很喜欢我家乡的这个习俗,虽说我并不信神,但这天的我却因此“沾了”灶王爷的光,因为在祭灶这天,我们小孩子都会得到大人们做多了的糖瓜,又粘又甜的,让人十分喜爱。

这就是我家乡的祭灶节,这也是我家乡的独特风俗。

篇十五: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家乡的端午

每年的五月初五便是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日。在我们龙游,端午也时兴吃粽子。

奶奶会在端午前一、二天便将粽子裹好。端午节这天,早上一起床,便会闻到一阵粽子的香味。我每次闻到这种清香,便会缠着奶奶给我剥粽子吃。

棕子里黏黏的糯米饭露出来,咬上一口,香味便会从口中扩散开来……很是享受。没过一会儿,一个粽子便被我狼吞虎咽地吃掉了。

据说端午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是古代的一位爱国诗人,他写出了许多爱国诗作。他因为国家沦陷而抱石投江。人们为了不让鱼虾吃掉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的尸体,便划着龙舟,将包好的粽子投入江中,让鱼虾吃粽子而不去吃屈原的身体。

时过境迁,也许,现在端午人们吃到粽子时,很少有人会想到屈原,很少有人会给自己的内心裹上沉重的色彩。而今,随着时代的变迁,端午吃粽子,已成了我们龙游人,乃至整个中国人约定俗成的单单只是为了纪念节日的风俗。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近年在龙游还有划龙舟的习俗。每年的端午前后,龙游的龙舟协会,便会在灵山江举办各种规模的龙舟赛。灵山江畔聚满了人,人们顶着炎热,带着满心的激动,观看比赛。五六条龙舟从岸边相继划出,水面上泛起了波纹。一条条龙舟你追我赶的。岸上的孩子们兴致勃勃地看着,好不热闹。大人们看得也是津津有味……但往往龙舟比赛进入到了白热化阶段,船上的人拼命地划着船,鼓手用力地敲打看鼓,这几条船的实力势均力敌,不分上下,最后其中一条龙舟凭借一点点优势,摘得金牌……

龙游的端午除了吃粽子,赛龙舟之外,还有插艾草,插菖蒲,挂香包的习俗。不管哪一种习俗,都反应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精神世界也在发生变化。

篇十六: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飘香的端午

端午,是个美好、充满糯香的节日。

端午又至,粽子的香味溢入鼻腔,孩子们的欢声笑语窜入耳中,艾条插在门上的模样映入眼中……这里有数不尽的寄托、欢欣、亲情……

说着乡村的端午,谁又不会嘴上立刻产生一种甜、盐杂陈的糯香呢?幼时的端午,母亲会先在前一夜泡好白白的糯米。那一夜,我总会睡得不安稳,总是盼着、望着吃到香甜的粽子。第二天一大早,我便会起床盯着那白胖软糯的糯米,并催着母亲起床来包粽子。

母亲被催着起床,母亲捞起了那些糯米,用早已经准备好的粽叶——懈叶来折成四角的绿粽,一组接一组。年幼的我,蹲在一旁,瞅着母亲一举一动,看着白糯糯的糯米,颠了又颠,巴不得现在就吃掉那群白胖的小东西。母亲利索的手脚,很快将粽子挨个包好。现在粽子更迷人了,我更想吃了,在一旁等着粽子的出锅……

一般吃完粽子后,母亲会让我和姐姐在门上挂艾草。我对挂艾草可以说是“不离不弃”,对它十分感兴趣,由于那时矮小的我够不到那么高的门上,姐姐通常会禁不住我的要求,抱着我,我才会喜笑颜开地把艾草束插在门上。下来后我会与姐姐在门前的小院打闹追赶……就算摔了跤也是边笑边爬起来,接着和姐姐“你赶我摔”,“太累了!姐!你等我一下……”我边喘粗气,边和姐姐商量……

端午节的夜晚,我们一家人会去农田里祖辈的坟前,我因为对那种事是害怕的,常把脸埋在姐姐的一旁,不想看见那些坟。最后还会被迫给祖先“作个揖”,说些祝福或要寄托的话。现在回想起来,这些算是我最珍贵的记忆了。端午啊……那是个美好珍贵的日子……我永远忘不了那飘香的味道,欢声笑语的小院……

篇十七: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往“年”

以往的年里,鞭炮的响声不绝于耳,人们走亲访友到处拜年,年味浓浓。然而今年,疫情让热闹的年,没有鞭炮声,没有拜年的人,甚至街上也人烟稀少,使得我更加怀念以往的“年”。

以往的年是热闹的,鞭炮声“噼里啪啦”地响个不停,红红的爆竹屑一堆堆的,火硝味滚滚。街坊邻里见面都互道新年好。人们的脸上挂着喜庆的微笑,而地上的爆竹屑也映衬着喜庆……任何东西都带着浓浓的年味。

正月走亲访友也是热闹的。人们不是请来客人到自家吃饭,就是留在亲友家吃饭。中午是最令人喜悦的时刻。炊烟四起,高压锅里压着鸡汤、鸭汤,电饭锅里散出香甜的米香,锅里炒着清爽的青菜。“哗啦”一声,是菜倒入热锅中的声音,翻炒,撒盐,使生涩的生青菜变成了美味的珍馐。家家户户都在烧菜,这儿的鸡汤香味散到了那一家,那一家的鱼香传到了这一家。一时间肉香、鸡汤香、饭香混到了一起,就算没看到菜有多少样,光闻闻味道就能让人咽几大口口水了。

一桌人围着大圆桌吃饭,谈天说地……说的都是喜庆的话。大人带着小孩给主人敬酒,大人喝酒,小孩喝饮料,其他大人互相敬酒,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中饭吃完后,主人们拿着红艳艳的红包,塞给小朋友。小朋友脸上挂笑,嘴上说不,故意推辞,而手却紧紧的捏着红包,最后还是收入囊中。

……到了晚上,一天的行程总算是结束了,点燃烟花,让它在夜空中绽放,是那么宁静、祥和。

我怀念以往的年的热闹……

篇十八: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家乡的年夜饭

张肖曼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照我们家乡的老规矩,过年从腊月中旬就开始了呢!在我们老家,喜庆的气氛可以从除夕一直延续到元宵节。最让我们小孩子期待的那便是大年三十那顿热热闹闹、有滋有味的年夜饭啦!

年夜饭的准备,往往都是从大清早就开始了。一大早,奶奶就赶去菜场进行大采购。“鲫鱼,新鲜的鲫鱼,透骨新鲜。”“快来买年糕,好做烤菜年糕嘞!”“看看咸蟹,看看这红膏……”市场里吆喝声此起彼伏,热闹极了。

在我们家乡,春节是要吃饺子的。这是我印象最深刻也是我最喜欢的项目。这春节的饺子还有不少讲究呢。听奶奶说:“守岁时包,辞岁时吃。辞旧迎新,是开年交好运的好意头。”今年的春节,多年没回家的叔叔也回家了,家人团聚,更是热闹非凡。

这一次,奶奶在饺子里包了花生,“花生”寓意着好事发生。弟弟偷偷跑到奶奶身边,悄悄问:“奶奶,能不能开个后面,告诉我哪个里边包了花生?”奶奶神秘地摇了摇头说:“可不许耍赖。”

第一锅刚煮熟,我们几个小孩儿就立刻端坐桌前,小心翼翼捧着碗开始吃,一小口一小口的咬,生怕错过裹在里面的花生碎儿,可一碗见底,谁都没吃到。机灵的堂弟小眼睛骨碌一转,发现新煮好的这盘饺子里,有几个大肚子的水饺,也有三两个花边不同的。发现新大陆的他急着手舞足蹈,招呼我们过去。我们仨仔细端详着,果然,只听”咯吱,咯吱……几声,我们都吃到花生饺子了,我们高兴得手舞足蹈,不停地向大人们炫耀着。

天色渐渐暗下来,年夜饭逐渐端上了桌。香喷喷的油爆虾、清新爽口的小黄瓜,无不使人垂诞欲滴。摆在中间的是一道“剁椒鱼头”,奶奶放了十足的辣椒,这道菜可大有来头,据说准吃到的越多,谁的脸会越红,那这一年一定会红红火火。弟弟拿起筷子夹了一大块口,刚放嘴巴就辣得直吐舌头,大叫:“红红火火不适合我,我只能尝试着蒸蒸日上。姐,快给我拿来蒸馒头……”在一阵阵欢笑声中,大人们聊着这一年的大小事,还不时互相敬酒。小孩则免不了斗嘴,奔跑打闹。

在这幸福里,我若有所思,是家乡的这份习俗牵动着我的心,让家人们在这特殊的日子里团圆。家乡春节的一切都令我回味无穷。

篇十九: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猜灯谜

岳昊然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个财主,人称“笑面虎”。他见了衣着体面的人,就拼命巴结;见了粗衣烂衫的人,就吹胡子瞪眼。有个叫王少的青年,曾因衣衫褴褛,一次去借粮,被笑面虎赶出了大门,回到家后,王少越想越气愤,于是在元宵之夜,自己编织了一个大花顶,并在下面附了一张小纸条挂在下面,里面就暗含着一个灯谜,这件事就在当时传开了,人们竞相模仿,就成为了今天元宵节的习俗之一——猜灯谜。

猜灯谜这一习俗在元宵节是很重要的,可以说是必不可少了。猜灯谜为元宵节增添了一份色彩,为元宵节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人们增添了一份乐趣。

今年元宵节,宝丰县图书馆举办了一场隆重的猜灯谜活动,我和妈妈得知此事后,都跃跃欲试,想去图书馆试试身手,于是我和妈妈前往图书馆。

到了图书馆,哇塞!人好多啊!人山人海,图书馆内形成了一片人的海洋,看来大家都想试试身手嘛!

由于疫情原因,场馆分成了四个地方,一共有三百多个题目,每个场馆都有通俗易懂的简单题目,也有思维复杂的抽象题目。我和妈妈踏入场馆,开启灯谜之战!

第一个灯谜:一口咬掉牛尾巴(打一字)。一口咬掉牛尾巴就是说“牛”字少了一部分,一口咬掉,一个“口”,“牛”少了个尾巴,我知道了!答案就是报告的“告”字。第二个灯谜:重逢(打一字)。重逢的意思也就是又一次见面了,又见面了,哎!等一下,又见面了,又见!哦,这不就是观看的“观”吗!

前面的都还好,稍微一思考就知道答案了,但是!“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难题自然是无法避免了,比如下面这个:灯谜:抛棄女兒(打一成语)。这啥?这字都不认识,我咋猜?这时,妈妈助我一臂之力:“这个字也就是‘抛弃女儿’,这个只不过是老写字,你不认识,妈妈认识。”哦!原来是“抛弃女儿”啊!嗯……这完全没思路啊!我百思不得其解,对了!女儿不是被称为“千金小姐”吗!成语中含千金的有:一字千金、一诺千金、一刻千金……我知道了!答案是一掷千金,因为抛弃不就是扔、掷、不要的意思吗?抛弃女儿也就是掷千金,所以答案是一掷千金。

一盏盏红色的灯笼,一条条飘动的纸条,一张张喜庆的笑脸,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次活动让我在欢乐之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来再次参加猜灯谜活动。

篇二十: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

端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大诗人屈原看到国家灭亡,伤心不已,写下绝笔之后,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悲忿的怀抱大石,毅然决然的跳下汨罗江。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屈原投江殉国后,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并将粽子投放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端午时节及节后,天气炎热,蝇虫滋生,毒气上升,疫病萌发。古人认为人是吃五谷杂粮生百病的,而病从口入,多为邪杂之气,经口鼻吸入。古人在长期同各种病魔斗争过程中,发现饮雄黄酒能杀百毒,在传统节日端午节这天人们会把雄黄倒入酒中饮用。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雷闪